止汗劑揀噴或搽? 除臭睇清殺菌定遮味
雖然立秋已過,室外的天氣轉涼,但身處室內還是會出汗;如果還散發出陣陣汗味,附近的人隨時極速彈開,場面尷尬。坊間有不少產品聲稱有效解決汗水引發的不同問題,但類別五花八門,當中究竟有什麼不同,應該如何選擇?
文:唐可怡
人為何會流汗?養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醫生陳俊彥及明愛專上學院健康科學系助理教授張永成均表示,流汗是人體面對炎熱環境時,散熱機制啟動的表現。當身體上的水分(汗水)以蒸發的方式,由液體轉為氣體離開身體表面時,同時也會帶走熱量,達散熱效果。
流汗是正常不過的事。不過有些人特別大汗,甚至嚴重至帶來尷尬——汗印和汗味。針對這兩個問題,市面上出現不同產品,主要可分兩類,防止汗液流出的「止汗劑」(antiperspirants),以及除掉或掩蓋汗味的「除臭劑」(deodorant)。
「凝膠」堵汗腺 搽面易招暗瘡
張永成解釋,大部分的止汗劑都含有鋁鹽或其他含鋁(Aluminium)化學成分,常見為氯氫氧化鋁(Aluminium Chlorohydrate)及氯化鋁(Aluminium Chloride),陳俊彥指小部分止汗劑也含有鋯(Zirconium)化合物。
張永成指以上成分,使用在皮膚時會形成類似凝膠一樣的物質,藉以堵塞汗腺,汗液就無法流到皮膚表面,以收止汗效果,令皮膚表面保持乾爽;而汗液不能流出,亦自然不再有汗味問題。
堵塞汗腺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嗎?張永成續解釋,一般正常使用下,這些產品不會對皮膚或身體造成不良影響,這些物質通過一般洗澡就能清除,而不能排出皮膚表面的汗液,最終也會被身體吸收。如果使用劑量較多,則有可能會堵塞毛囊(hair follicles)及皮脂腺(sebaceous gland)等,引起皮炎及暗瘡。一般來說,面部及頭皮皮脂腺分佈較多,若在面部使用止汗劑,堵塞毛囊及皮脂腺引致暗瘡的機率更高。
陳俊彥則表示,止汗產品一般只會於局部、小範圍塗抹,如腋窩、後頸,而身體其他部分仍能通過流汗散熱,因使用止汗劑堵塞汗腺而導致無法散熱或中暑的機率並不高。
小蘇打中和汗臭 吸水殺菌
目前市面主流止汗產品,都以鋁、鋁鹽堵塞汗腺以止汗,但亦有例如小蘇打、薄荷類涼感等其他類型的止汗產品。
陳俊彥表示,小蘇打是鹼性物質,造成體味的物質則是酸性,兩種物質中和後或可減少味道,另小蘇打同時有殺菌的作用;張永成則表示小蘇打是一種吸水力很強的物質,吸水後令細菌難以繁殖,保持皮膚乾爽、減少細菌異味。至於薄荷類產品,張永成猜測,這些物質會令身體產生涼感,是用以干擾身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最終使皮下血管收縮,從而減少排汗。
皮膚多菌 嗜濃味食物 汗更臭
有些人汗味比較嚴重,尤其當身處密閉空間,如升降機內或搭車的時候,都會擔心味道影響別人。基於這類社會需求,不少人會選擇使用除臭劑或香體劑。陳俊彥解釋,汗液本身沒有味道,其主要成分是水,其次是小量的蛋白質、尿素、油脂等。惟皮膚表面有細菌,例如金黃葡萄球菌,會把汗水堶悸漲鳥鱆咫戲悁辛蛌梬纂A從而產生味道,形成我們所謂的汗臭。張永成補充,除了身體表面的細菌種類多寡、汗液的多寡外,飲食習慣也會影響汗味,例如常吃濃味食物,如b、薑、蒜等,也會使汗臭更明顯。
要處理汗味,一般有兩個選擇,一是利用其他氣味掩蓋,二是消滅細菌或吸掉汗水,讓產生味道的物質不會出現。張永成表示,很多除臭劑同時含有可掩蓋氣味和殺菌吸汗水的成分。但也有不少產品並不含殺菌成分,如酒精、二氯苯氧氯酚等,只是單純的香體產品,遮蓋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