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評孟晚舟案法官擇期判 想待大選後新司法部長處理
【明報專訊】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引渡案超過兩年的司法程序告一段落,法官表示將在10月21日宣布何時作出裁決。中國外交部昨批評,美國炮製孟晚舟事件目的是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
央視稱,觀察人士認為,法官顯然是希望把這個案件交由大選後新上任的司法部長處理。加國將在9月20日舉行大選,假若法官准許引渡,引渡的最終決定權需由加拿大司法部長批核。
央視新聞昨日引述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美國政府炮製這一事件絕不是出於什麼法律原因,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打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阻撓中國的科技發展」。她批評加方在事件中扮演美方幫兇,孟晚舟沒有違反任何加拿大法律,卻被加方無理拘押近1000天之久。華春瑩稱,很多中國人非常關注加拿大法院的這次審理,法官多次就美國對孟晚舟的欺詐指控提出質疑,加檢方也一再暴露出自相矛盾的託辭,中方從一開始就強調孟晚舟案是一起徹頭徹尾的政治事件。
華春瑩又說,孟晚舟有自己年邁的父親和年幼的兒女,批評加方講捍衛人權民主的時候,沒有考慮過孟晚舟及其兒女、家人的人權。「對於這樣的行徑,廣大的中國人民當然是非常憤慨」。
環時向加大使抗議 網上聯署促放人
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下周四(26日)將滿1000天,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周三(18日)晚上向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Dominic Barton)發出公開信抗議,同時在網上發起聯署,要求加拿大政府立即無條件釋放孟晚舟。
截至昨晚,聯署頁面數據顯示有逾850萬人參與。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就此敦促加拿大政府認真傾聽「正義的呼聲」,立即糾正錯誤放人,讓孟晚舟盡快平安回到中國。
毋須填資料 一按鍵即聯署
公開信稱,「2018年12月1日,由於美國政府的陷害,身為中國華為公司CFO(首席財務官)的孟晚舟被美國政府的幫兇加拿大政府非法拘押」。事件是對中國公民赤裸裸的政治迫害,是美國政府無理打壓中國企業、妄圖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又一例證。加拿大政府為虎作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信中批評,加拿大政府的做法不僅背離公平正義,更嚴重侵害中國公民的人權,懇請支持公理正義的中國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網民參與行動。
本報記者嘗試點擊聯署頁面中心的「我要簽名」,點擊後毋須填寫任何資料即被視為加入聯署。
華為反訴美16部門 爭「有利觀點」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律師宋春雷在「鳳凰網」撰文稱,一旦孟晚舟被裁決引渡到美國,在新的戰場開始新的戰鬥,未來案件將是兩條戰線上的鬥爭,一條是政治線,一條是法律線。政治線可能決定最終結果,而法律線決定具體操作過程。
文章指出,從法律線看,孟晚舟和律師團隊可能面臨的第一項挑戰還是「保釋」,並需要立即重新向美國法院申請。有利的是她在加拿大保釋期間表現良好,這可能成為法官考量的一個因素;但她加拿大居留權、住所、擔保友人這些條件就沒有了。另外,華為針對美國政府機構「反訴」,目前已經起訴了16個政府部門,理由是涉嫌阻撓公開多份涉及孟晚舟案的文件。16個訴訟意味可能有多名法官參與審理,西方法官的政治立場以及對法治精神的追求存在差異,可能會出現多點開花的局面。這些訴訟目的是獲取對己方有利的證據,美國司法部為引渡案已傾盡全力,而孟的律師團隊享有後手出牌優勢,可根據引渡案件的庭審過程從容組織證據。
律師料孟案取決中美博弈
從政治線看,宋春雷分析,孟晚舟案走向哪個結局,取決於中美兩國博弈結果。他認為中美經過一系列摩擦,目前都有緩和關係意願,對孟晚舟歸國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