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減接觸 梅毒性病仍增
梅毒新個案 男同性戀佔8成
【明報專訊】為了遏止新冠疫情傳播,人們普遍採取社交距離等防護措施,儘管如此,過去一年,卑詩省的梅毒及其他性傳播病例仍有所增加。
根據卑詩疾病控制中心(BCCDC)數據,該數字在大流行開始時略有下降,但在去年重新出現上升。
BCCDC流行病醫生Jason Wong表示,對於像他這樣的醫務工作者來說,這些數據並不令人驚訝,在過去的10年中,梅毒和其他性傳播感染的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有所增加,「長期以來,這類性傳播疾病的蔓延趨勢令人感到擔憂。」
Jason Wong指,通常梅毒感染者在病程初期幾乎沒有表面徵狀,衛生當局會在男同性戀人群中進行定期篩查,這個族群的梅毒陽性個案佔到新發病例的80%左右。如果不及時治療,梅毒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重要器官損傷、癡呆、癱瘓、失明,重則更會致死。
Jason Wong又指,認知性伴侶的性傳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簡稱STI)在過去10年上升的原因亟待研究。目前一些理論認為,這是由於篩檢普遍化,測試基數擴大導致;另一部分人則將其歸因於性接觸時的安全措施不到位,使用避孕套的比例較低。
至於大流行初期為何出現梅毒感染率下降的現象,Jason Wong表示,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很難獲得與以往相等的檢測機會,不排除很多人因擔心感染新冠而不願進入檢測點。
男性健康倡議(HIM)促進項目經理雷亞克(Simon Rayak)指出,常規性健康檢測和治療服務的中斷可能會導致檢測到的病例減少,從而導致更多傳播。
此外,LGBTQ社群成員本就承受性取向帶來的污名,亦有可能不願再面對不遵守社交距離規範帶來的社會指摘,不希望觸發社交互動的加倍侮辱。
「人們很難意識到,性行為有時是一種非順性的跨性別者、非異性戀社區成員之間社交和建立連結感的方式」,雷亞克說,與異性戀者相比,男同性戀、酷兒和雙性戀男性經歷更高的抑鬱、焦慮和孤獨感,而疫情可能會加劇對他們的社交及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