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港保留開放形象 科研投放須有耐性
【明報專訊】「希望香港保留作為國際大都會開放城市的形象,可吸引到最好的研究人員。」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沈祖堯認為,保持原有優勢之餘,本港科研投放上需有明確方向和更有耐性,「如果一定要見到隻鵝要生金蛋,唔生即刻鼳\,難吸引到外國人來」。
自己沒觸及政治 不覺學術自由收窄
坊間憂慮香港學術自由被收窄,沈祖堯卻不覺得有任何改變,但坦言不排除因為自己無觸及政治。他認同維持學術自由和開放尤其重要,包括哪些人可來港做學術,香港的人又能否很自由外出講學、研究、合作等。本港有5間大學在全球排首百位,沈認為如想穩守地位或更上一層樓,需加強學術和國際伙伴關係,「希望香港保留作為國際大都會開放城市的形象,可吸引到最好的研究人員」。
但沈祖堯稱,香港科研資源分配較周邊地區少,內地清華大學研究撥款就是中文大學的4倍,香港猶如「無得鬥」;新加坡政府每5年推出一個研究、創新、企業化發展藍圖「RIE2025」,過去20年這筆資源高速增長,星洲投放於此範疇佔人均生產總值的比例遠超香港,這是當地成功原因,「你可能說我們用這麼少錢也做到這成就不是更厲害嗎?但如果(香港)有更多資源投放,可能不止目前成果」。
他認為,政府在科研支援上需有方向和計劃,政府能講出想發展電子科技還是大數據,抑或是老人服務,下一步更不吝嗇地投放資源,當外國專才知道香港政府在某一範疇承諾,在一定年份上投放特定資金,會有較大信心移民來港。
「如隻鵝唔生金蛋即
難吸引外國人來」
他指港府近一兩年增加科研投放,但不能認為在創新科技投放100億元,就要求兩三年內獲好成果,否則截資助,「科技如耕種一樣,需時讓蔬果成長……如果一定要見到隻鵝生金蛋,唔生即刻鼳\,難吸引到外國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