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派青年團同批青年政策 建制:缺溝通 泛民:失信任
【明報專訊】「青年政策」在多屆政府均是焦點,惟2019年反修例運動中不少被捕者為年輕人,早前亦有中大調查顯示,接近九成中學生對政府無信心。本報邀請泛民、建制青年團主席訪問,不同光譜均批評政府的青年政策,有建制派批評政府未恆常與青年溝通、年輕人自覺政策「無他們份」;有民主派則稱,政府已失去這代年輕人的信任,強調落實「五大訴求」仍是首要條件。
明報記者 何宛兒 邱榕瀅
青年民建聯主席施永泰憶述,新政府上場後曾有官員前往學校,冀聆聽青年聲音,但他認為青年工作「不是做座談會,不是聽一兩次就知道青年想法」;批評政府未有恆常與青年溝通。他建議「線上線下」除了落區也要用新媒體與青年溝通,並擴大委員會供青年參與。對於年輕人反對政府,施永泰認為主因是年輕人自覺不被聆聽,「覺得政策無他們份」,亦不了解政府難處。
民建聯倡用新媒體 經民聯:解說出問題
經民聯青委會主席梁宏正2014年起參與青年工作,他說政府資助的交流、實習計劃數目不斷上升,不同團體亦有舉辦保育、文化藝術等實習計劃,據此而言青年政策不算失敗,但坊間常批評政府青年政策失敗,梁宏正不諱言這個問題需要深思。被問到為何政府仍「箍不住年輕人的心」?梁宏正認為,不能將社會事件歸咎於青年政策失敗,認為癥結是政府解說出問題。他並謂,青年群體多元,政府要多解說、引導,亦要更有同理心,令市民願意了解政府困難。
民主青年:畢業無希望 青年公民:打壓意見
民主青年主席陳堡明直指政府青年政策從未成功,「原來沒有,從來都沒有」,不論畢業生薪金、樓價,多年未見改善,年輕人畢業後未見希望。對於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推出青年委員自薦計劃,陳堡明認為,不少委員會僅為諮詢架構,實權不多,年輕人加入亦無異花瓶,「若(政府)有採納年輕人意見,2019年不會搞成這樣」。
青年公民主席李俊晞稱,政府已失去這代年輕人的信任,質疑政府一方面稱為年輕人虓Q,卻又打壓他們表達意見、將他們送入監獄,「在此情G下,搞什麼委員會、自薦計劃已無意思」。他強調,若政府希望重新得到年輕人信任,難上樓等問題已非重點,強調落實五大訴求仍是首要條件。
泛民:各地談挽人才 港卻送大灣區
《施政報告》提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陳堡明質疑,各地都談如何挽留人才,「林鄭可能是唯一一人稱要輸出青年,真的像(美心家族成員)伍淑清一樣,放棄這一代年輕人」,質疑在年輕大學生薪水低、買樓供樓難等問題下,「香港政府的青年政策是什麼?就是送你回大灣區?」
李俊晞亦質疑為何定要年輕人往大灣區發展,「香港是否無地方容得下年輕人發展?」他指出,若當地就業環境好,年輕人自然會前往發展,「你何時見到政府鼓勵年輕人去矽谷發展?不會的,如當地是好,年輕人仆崩鼻、爭崩頭都要去」。
建制:大灣區青年計劃「好的嘗試」
施永泰則支持計劃,不同意輸出人才之說,他稱若青年自行往大灣區發展,「人生路不熟」,此類配對形式就業計劃有助青年發展;亦不同意「推年輕人返大灣區」之說,若青年無才能,在大灣區將難以生存。施永泰亦認為,《施政報告》可有更多青年政策。
梁宏正則認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是「好的嘗試」。他亦不認同是「推年輕人上大灣區」,認為年輕人取得經驗後,亦未必留在大灣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