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言:大鐘壞了,你怎麼看?
【明報專訊】「瞎子摸象」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出自佛典《大般涅槃經》:
一群瞎子摸象,國王問:「大象像什麼?」摸到象牙的說像蘿蔔;摸到象耳的說像筲箕;摸到象頭的說像石塊;摸到象鼻的說像杵棒;摸到象腳的說像木臼;摸到象背的說像大H;摸到象腹的說像水缸;摸到象尾的說像繩子。
瞎子們見不到大象的全貌,只能就手能觸及的部位去了解大象,當然沒有一個說得對。嚴格來說,他們也沒說錯,只是「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樣。
今天,有些耳目健全的人也愛自詡看問題的角度與眾不同,並堅稱自己的看法是唯一正確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是「瞎子」。
殊不知「瞎子摸象」的故事嘲笑的並不是瞎子。
◆內文
大鐘將
(《晏子春秋?外篇》)
景公[1]為大鐘,將懸之。晏子[2]、仲尼[3]、柏常騫[4]三人朝,俱曰:「鐘將牷C」衝[5]之,果毀。
公召三子者而問之。
晏子對曰:「鐘大,不祀先君而以燕[6],非禮,是以曰鐘將牷C」
仲尼曰:「鐘大而懸下,衝之其氣下回而上薄[7],是以曰鐘將牷C」
柏常騫曰:「今庚申,雷日[8]也,音莫勝于雷,是以曰鐘將狺]。」
◆注釋
[1] 景公:齊景公(?-前490),姜姓,名杵臼,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莊公異母弟。前548年,莊公為大夫崔杼所殺,景公繼位。景公貪圖享樂,奢侈無度。但能任用名相晏嬰,並能納諫改過,在位五十八年,齊國治安相對穩定
[2] 晏子:晏嬰(?-前500),字仲,諡平,或稱「平仲」,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歷任靈公、莊公、景公三朝。晏嬰身材短小,但聰穎善辯,在內則直言諫上,治國有方;在外則不辱使命,捍衛國威。後人搜集他的言行,編成《晏子春秋》
[3] 仲尼:即孔子(前551-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曾任魯國司寇,後率弟子周遊列國,晚年返魯講學,修訂《六經》。去世後,其言行語錄由弟子整理編成《論語》。孔子亦為後世尊為聖人,加封「大成至聖先師」等稱號
[4] 柏常騫:春秋時期周人,任史官,齊景公時離周至齊,曾為景公禳梟請壽。騫,[粵]音牽,hin1
[5] 衝:撞擊
[6] 燕:通「宴」,宴飲
[7] 薄:通「迫」,迫近
[8] 雷日:打雷的日子
■語譯
齊景公鑄成一口大鐘,準備懸掛起來。晏子、孔子、柏常騫三人剛好前來朝見,都說:「這口鐘將會疰a。」撞擊它,果然就珣慾F。
景公把三人召來請教鐘珥鴞]。
晏子回答:「鐘那麼大,不用來祭祀先王,卻用作宴飲的樂器,不符合禮儀,所以我說鐘將會壞掉。」
孔子說:「鐘那麼大,卻懸掛在下面較低的位置,一敲它,氣流向下受阻折返,而向上侵迫,所以我說鐘將會壞掉。」
柏常騫說:「今天庚申日,是雷擊的日子,鐘聲敵不過雷聲,所以我說鐘將會壞掉。」
■言外言
認清問題 難於解決問題
晏子、孔子、柏常騫都預見大鐘將牷A但原因各不相同。
晏子從禮儀的角度看問題,認為這樣的大鐘只能用來祭祀祖先,不應用來宴飲享樂,所以會壞掉。
孔子從物理的角度看問題,認為鐘的位置太低,聲音受地面所阻,向上反侵鐘體,所以鐘會壞掉。答案表面看很科學,隱含的意思卻是:君位不正,臣下必然犯上作亂。孔子其實是從政治角度看問題。
柏常騫是周的史官,史官除了掌管文書,也負責祭祀、星曆、卜筮。他從陰陽的角度看問題,認為庚申雷擊之日,雷聲勝過鐘聲,所以鐘會壞掉。
晏子、孔子、柏常騫都「對」,但並沒有解決問題。大鐘珣撲怳j可能是鑄造時出現問題,就算用於祭祀先王、改變懸掛位置、另挑一日敲擊,它仍然會壞掉。晏子、孔子、柏常騫可能借大鐘事件解決禮儀問題、政治問題、陰陽問題,就是不能解決大鐘本身的問題。他們只關注自己想關注的範疇,沒有也不屑於認清問題真正所在,和「瞎子摸象」沒有什麼兩樣。
當今社會亦如是,一遇問題,各路專家七嘴八舌,或從政治或從經濟或從社會或從宗教角度加以分析,一個問題往往化為一串問題,觀點各異,也都有「道理」,然而就事論事、認清問題的卻不多,也就無助於解決問題。
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59年寫給地質學家查爾斯?萊爾爵士(Charles Lyell)的信中提到:「回首過去,竊以為認清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困難。(Looking back, I think it was more difficult to see what the problems were than to solve them.)」說得很對。
顧問老師:洪若震
插圖:鍾錦榮
[語文同樂 第4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