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現星地量子密鑰分發 全球首創
【明報專訊】中國科技大學昨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中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有關成果同日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
新華社和中新社報道,32年前人類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僅傳輸了32厘米,中國經20多年努力在該領域實現突破,2016年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
橫跨4600公里 奠基「量子網」
今次中國研究團隊經過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在「京滬幹線」與「墨子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構建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星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中科大教授潘建偉指出,《自然》審稿人稱,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進的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基於「不可分割」、「不可複製」等量子特性,量子通信被稱為「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在多領域具有應用前景。星地量子通信網的建成,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網」奠定科技基礎,也為相對論、引力波等科學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天地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