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大學通過改名香港都會大學 校長黃玉山:新名含多元概念 未來發展不受限
【明報專訊】公開大學早前徵集新校名,校長黃玉山昨日宣布,校董會通過以「香港都會大學」為新校名,校方將啟動修改大學條例的程序,並呈交立法會審批,預計需時數月至一年。黃玉山說,新校名包含大都會多元的概念,而且不限制大學未來發展,認為新名合適。公開大學學生會不滿新名由校董會決定,最受大學改名影響的學生卻未能參與。
將啟動修例 或需一年
公開大學校名沿用逾20年,校長黃玉山說,社會上有人因校名而對大學有誤會,以為公大只招收兼讀制遙距課程學生,畢業生求職時亦遇類似困擾,故有需要改名。大學早前徵集共1100個新名建議(見表),近一半來自公眾,26%由學生提出。公大「大學重新命名評選委員會」經多輪商討及篩選後,交出3個建議名稱予校董會考慮。
校董會前日開會,決定以「香港都會大學」為新校名,英文為「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黃玉山稱「要一個校名每人都滿意、每人都覺得精彩,並不容易」,而他認為「都會大學」能涵蓋公大現有學科,又不限制大學未來學術發展,亦令人感覺大學的教學及研究跟上時代發展,故認為新校名合適。
黃玉山說,改校名需待立法會通過修改大學條例,預料需時數月至一年,在正式改名後,公大畢業生可向校方申請證書,證明自己屬都會大學畢業生。他又說,大學將更換校徽,校方擬舉行公開比賽徵集新校徽設計。
學生會批同學無份決定
公開大學學生會會長劉宇杰稱,學生最受大學改名影響,他曾建議校董會及大學重新命名評選委員會在決定新名前諮詢學生,惟不獲接納,對此感失望。他說,昨日校方公布新名後,身邊已有同學覺得新名差,認為現時校名比新名更好。他冀校方改校徽時徵詢學生意見,惟「新名差,改logo(校徽)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