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宅聖誕燈飾疫下需求猛增 專家:文化儀式有助打氣抗疫
【明報專訊】隨著聖誕節臨近,已有不少人提前裝上了聖誕燈飾。專家指出,在特殊的疫情年,人們尤其渴望文化儀式帶來的穩定感,並藉此驅逐死亡陰影。此外,聖誕裝飾喚起了很多人的積極記憶,有助於抵抗眼前困境。
在以往,許多商家為吸引假日購物者,會提前進入促銷模式,大賣場沒到12月就豎立起巨型聖誕樹並循環播放聖誕歌,一遍遍提醒著顧客們消費季已降臨。但奇妙的是,亮起的聖誕櫥窗、或是那些在商店陳列中加入的聖誕燈飾及裝飾品,已不再令人厭煩,而成了今年人們嚮往見到的場景。
卑詩省專業聖誕燈飾安裝服務公司FestiLight創始人科恩(Daniel Cowan)表示,今冬市場需求旺盛,「我入行11年,今年要數有史以來最繁忙的一年。人們都在提早佈置聖誕燈,我們希望燈飾能停留更長的時間。」
科恩說,深陷財困的旅館、飯店、公司行號已經削減了季節性裝飾的開支;而為防止人群聚集,一些公共空間展示亦取消或推遲。但與此同時,私人住宅的裝飾需求正在猛增,他很高興以這樣的方式為民眾鼓氣。
現年73歲的Sharon Margaret Gurka住在素里一所護理院中,院內剛安裝了一處大型聖誕燈飾,在被裝扮成「糖果拐杖巷」的園子中漫步時,她稱這些燈是「一道巨大的光明」,打破了日復一日孤立生活的單調性,「我們所有人已經9個月沒有出門,哪都沒去。所以因聖誕節而出現的任何東西,對於我們而言都是樂趣。」
卑詩大學(UBC)心理學教授泰勒(Steven Taylor)表示,人們在今年尤其渴望看到燈飾,這不僅僅是出於對光彩美學的追求,「文化儀式對人們極為重要,因為它穩定、積極、標準化。儀式代表了永生,即超越了與新冠疫情相伴的疾病和死亡。」
泰勒更進一步將其與大流行初期出現的「懷舊熱」聯繫了起來——當時許多人熱衷於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舊照或大量的烘培作品。泰勒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類行為都是「精神上的時光旅行」,目的是從過往時光中汲取積極的能量,「聖誕裝飾喚起了很多人的積極記憶,因此這是在應對困境時採取的一種非常正面的方式。有人甚至拿出保存多年的童年時期聖誕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