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
【明報專訊】展覽分別闡述香港活字印刷及平版石印的歷史,以兩種夕陽技術探討印藝傳承及發展。19世紀初,英國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來華傳教,開啟近代中文活字發展。由英華書院傳教士研發鑄造的明體字,當時被稱為「香港字」,其蹤影見於理雅各(James Legge)翻譯的《中國經典》、羅存德(Wilhelm Lobscheid)的《英華字典》、王韜在《循環日報》的社論及孫俊臣為澳洲華工出版的《無師自曉》自學英語手冊。
平版石印則於1826年傳到中國,因製作時間比雕版木刻短,而且成本比活字印刷便宜,在短短數十年間已被廣泛採用。1884年,上海《申報》出版首份以圖像為主的新聞刊物《點石齋畫報》,以平版石印帶領讀者從文字敘事走向圖像敘事的新世界。1930年代,五彩石印海報盛行,以仔細分色、製版、套色施印技術,把讀者從單線勾勒的世界帶至活色生香的觀感世界。時至今天,平版石印發展成柯式印刷,成為印刷業的主流;活字印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少年輕一代探索傳統印藝與現代設計結合的可能性,為傳統工藝注入新生命。
文、圖:香港文化博物館
■展覽資訊
日期:即日起至明年2月22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收費:免費入場
詳情:www.heritagemuseum.gov.hk
查詢:2180 8188
[語文同樂 第4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