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爆滿 家人視像道別彌留翁 醫生:若下波疫情更差 醫療恐「爆煲」
【明報專訊】本港自年初爆發新冠病毒疫情,伊利沙伯醫院接收逾500名確診者,當中38人須入住深切治療部(ICU)。當患者在病榻上插喉、與死神搏鬥時,該院深切治療部顧問醫生吳榮耀及註冊護士江啟聰一直堅守前線,陪伴他們對抗病毒,令大部分病人可重新感受新鮮空氣;當患者彌留時,醫護會安排視像「道別」,盼撫平家屬傷痛。經歷三波疫情,吳榮耀慶幸有足夠人力物力應付,若下一波疫情更差,恐釀醫療「爆煲」,籲市民齊心抗疫。
吳榮耀說,38名危殆者介乎20多歲至約80歲,第三波的主要約60至80歲。他說若病人本身有長期病或器官衰竭,兩三周都未能脫離呼吸機,有人留醫ICU逾月;健康者約一周已不用插喉。有兩名年約五六旬的男患者因心臟病發,接駁「人工心肺」續命,最終不治。當中患高血壓、高血脂的60多歲男子入院兩三日已離世,他指死者肺部「很差」,病毒侵襲其他器官引起併發症。
高峰期ICU負壓房收滿病人
伊院ICU預留一個負壓大病房,接收危殆確診者,其中4個病格有玻璃,需要時可隔着玻璃見病人,疫情高峰期間,病房其他位置都收滿病人。江啟聰憶述,60多歲男病人彌留之際,醫護「傷心地」將家屬拒諸門外,連隔玻璃道別也不可,「保護家人及同事,好不情願之下,沒辦法容許家人進入」。
任職護士以來江啟聰首遇這情况,遂協助家人以視像道別。隔着熒幕,無法觸碰至親,「見到叔叔(死者)樣貌,比正常時血色、氣色差好多,身上插滿喉管」,家屬情緒一觸即發。最後醫護不忘為死者潔淨身體、拔去喉管,「包好靚靚仔仔」才送遺體到殮房,保逝者尊嚴。
近康復者突轉差 搶救成功成罕例
第三波疫情下老人院失守,ICU首當其衝,吳榮耀回想起忙得不可開交的晚上。7月19日,他負責通宵更,下午5、6時至翌晨2時,連續接收3名危殆患者,「我一世仔都未試過,未計回家,在醫院都冲了3次涼」,連同照顧其他病人,幾乎無間斷奮戰近12小時。
醫護的堅持陪伴不少危殆者跨過「鬼門關」,當中一名患者體內病毒接近清除、康復至「七七八八」時情况轉差。團隊起初以為病人患心膜炎,實為病毒誘發免疫風暴攻擊心臟,幸搶救成功,病人重拾生活。團隊將於醫學期刊發表該罕見病例。
籲市民警惕 否則前線或失守
對於第四波疫情,他們深感憂慮,但會緊守崗位。吳榮耀期望醫管局提供酒店住宿等足夠支援予同事,又籲市民提高警惕,「如果市民不是齊心抗疫,只有醫護人員抵禦新冠病毒戰爭,前線醫護可能會失守」。
明報記者
(疫情第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