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抗疫評分未能預測第二波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各地專家都在探討「最好」的控疫方法。英國《衛報》綜合確診數字及牛津大學OxCGRT(對抗疫措施的評分)作比對。該分析可作為參照,但可能仍未能全面把握實G,部分國家的疫情發展亦未能在此一框架下解釋。
《衛報》分析顯示,45個重災國中有21國已開始大幅放寬抗疫措施(OxCGRT低於70),當中10國感染人數過去兩周上升,包括美國、德國、瑞典、法國、伊朗、孟加拉、烏克蘭、印尼、沙特及瑞士。德國OxCGRT由此前的73降至5月初的50後,傳播率便升至每1感染者傳染3人,最少兩個地區須再次封鎖。5月開始解封的伊朗已見第2波疫情。
不過,亦有11個國家在大幅放寬抗疫措施後,感染個案仍見下降,包括在疫情爆發初期受害最嚴重、並實施嚴格封城措施的國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兩國解封後每周新增個案大減約四分之一。至於目前仍保持一定防疫措施(OxCGRT為70至80)的12個國家中,有7個確診個案續升,包括感染人數在全球居次的巴西,其個案較上一周多17.5%。
根據《衛報》分析,仍實施嚴格防疫措施(OxCGRT超過80)的12國中,有9國在嚴格封城措施下,感染數字過去兩周仍然增加,當中有3國位於南美,包括玻利維亞、阿根廷及哥倫比亞。阿根廷一度被視為南美抗疫典範,但在4月底至5月初短暫解封後,感染數字便上升逾4倍。為何會出現這情G?這可能跟OxCGRT評定的方式有關。評分只是依政府有關控疫政策的宣布作評分,但未有計算措施如何執行或效果如何。民眾如何配合措施、民眾有否自發做防疫(如保持衛生、戴口罩等)、人口密度以至生活習慣都會對控疫有影響。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