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商建港版小湯山 現分歧暫未落實 分流疑似個案 選址考慮包括亞博館
【明報專訊】控疫關鍵是避免醫療系統癱瘓,公立醫院負壓房使用催飽和,醫管局已需考慮放寬獨立隔離治療,兩三個新型冠狀病毒康復病人擬置同房留醫。據了解,港府內部已部署一旦公立醫院負荷不到的應變計劃,由特首主持的高層會議曾討論建立「港版小湯山醫院」,用作分流疑似個案等,選址考慮包括正用作檢測中心的亞洲博覽館,但據悉政府內部對此方案有分歧,認為技術上難以做到,暫未落實。
知情者:疑似個案大增
送公院致「白車」排長龍
知情者指出,公院爆滿的壓力在於疑似個案數量大,在未有亞博館前,只要由外地返港有病徵,就會列作疑似病人送入公院,致每日數以百計的人送院,並出現「白車」排長龍情况;現有亞博館為機場返港有病徵者即檢,驗到陽性才送院,公院壓力稍紓,但當下一步疑似個案再急增,就要想辦法分流。
林正財:可考慮展覽中心
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稱,暫時每院的確診個案人數不多,應可以「頂住」,反而是留院懷疑個案多,故要分流。他認為,可考慮把懷疑個案調到展覽中心處理,猶如(北京的)小湯山醫院,條件是要有高樓底及用高的間隔牆,然後放牀,而他已與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商討過。林正財認同缺乏獨立廁所是個問題,但病房也沒有很多有獨立廁所,故重要是做好清潔程序。
有消息人士表示,建「港版小湯山醫院」的概念曾在特首林鄭月娥主持的防疫會議上討論過,但有政府部門反對,指技術上難以做到,暫未到落實階段。
醫局:兩三個康復病人
考慮同房留醫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說,公院負壓房使用率已達七八成,實際運作上已近滿,日後家居隔離者有輕微病徵亦可能送到臨時檢疫中心檢測,並考慮將兩三個康復病人搬到同一負壓病室;但全球疫情急速爆發,若情况惡化,將再研究不同服務模式。
有工程師表示,亞博館適合做臨時檢疫中心,因為該處空間大、通風好,亦安排檢疫者到室外位置取樣,場內有足夠廁所,分別供工作人員及檢疫者使用。對於用亞博館或展覽場地做「港版小湯山醫院」,他稱需有詳情方可評論,但「不會說是無可能,若要做,就自然會想方法做到」。
明報記者
(抗疫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