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泥膽淺混建築廢料 山竹一吹即塌
【明報專訊】去年9月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吹塌數以萬計樹木,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分析市民提供逾2000棵塌樹的相片,發現大部分樹木生長空間不足,樹根無法伸展,有泥土更混入建築廢料,樹根無法抓緊泥土,在颱風吹襲下造成根塊與土壤分離。他指其中一棵被吹塌、高約4至5米的榕樹,泥膽只有數厘米深,泥土之下是混凝土地面,慨嘆「竟然有人鶷V凝土上面種樹」。
資料顯示,發展局在山竹襲港期間共收到60,800宗塌樹報告。發展局昨表示,當局今年3月起在各區逐步展開補種工作,至今已在463個地點完成補種逾1萬棵樹苗,預計所有補種工作需時兩年。
發言人表示,為了讓路旁樹木可持續地健康生長,部門在種植前會因應種植地點,選擇合適的樹木,亦會檢視擴大現有樹槽的可行性,需要時會移除地磚放大樹穴,以擴大種植範圍。
詹志勇表示,去年山竹襲港後,在網上收集市民提供逾4000張塌樹相片,涉及2000多棵樹,並分析塌樹原因。結果顯示,大部分樹木生長空間狹窄,加上泥土質素欠佳,容易被強風吹塌,歸納出6種樹木倒塌原因,包括出現泥膽分離、土壤根塊分離、樹根分離、樹根拔出、樹根剝離,以及樹根折斷。
發展局︰可移地蝛韙j樹穴
詹志勇慨嘆政府願意花大量公帑發展基建,卻不願投放資源種好樹木,例如有不少塌樹的泥膽混入建築廢料,以致泥土黏度不足,樹根無法抓緊泥土,整棵樹遭吹至連根拔起。他呼籲政府應視補種新樹為黃金機會,並檢視塌樹原因,除了在適當地方補種合適的樹木,亦應加強護理樹木,例如使用優質泥土,擴大花槽面積,為樹根拆牆鬆綁,抓緊泥土,抵禦更強風力。
香港教育大學昨宣布開展為期兩年的「樹木保育——推廣生命教育與科學普及」計劃,包括開發流動應用程式及編製教材,以提升公眾對樹木保育的關注,當中流動程式預計於明年中推出,市民可透過手機程式報告路邊樹木各種生長問題,詹志勇表示會將收集到的資料轉交政府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