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母親:維園燭光 年年鼓舞人心
【明報專訊】六四事件30年,也是一眾「天安門母親」在被監視下生活的30年,是這個六四難屬群體堅持呼喚真相與追責的30年。身在北京的天安門母親發言人尤維潔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堅持很不容易,每名難屬都身心疲憊。她一再表達對港人每年紀念六四的感謝,說難屬每年都會看那些燭光的照片,「沒有大家的支持,我們的堅持就很弱,因為我們面對的是這麼強大的政權」。
致函領導提訴求 換來「只有監視」
天安門母親形成於1989年六四事件過後不久,最初成員包括丁子霖、張先玲、尤維潔。隨蚚躟搌漲裗@加入,成員最多時一度近200人。時間推移,其中很多人逐年老去甚至離世,現今只餘下126人。這個群體也由當初的互相安慰,轉為有意識地尋訪同難者。經多年艱難尋訪,天安門母親至今蒐集並整理了共202名受害人資料。
去年12月,趕在六四30周年官方監控加緊之前,尤維潔與另一名天安門母親成員張彥秋低調離京南下,重訪鄭州、武漢和成都的多個難屬家庭。她們拍攝記錄難屬的心底話,希望再透過網絡傳播出去,「讓所有人都知道,還原這個真相」。這是尤維潔對30周年的紀念。
今年3月,天安門母親發表長文並致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公開信,重申「真相、賠償、問責」3項訴求,希望當局為六四受難者及八九運動正名。天安門母親自1995年起向歷屆領導人致聯署公開信,但按尤維潔的話來說,官方對難屬「只有監視」,從未有過其他任何關注,「至少(表現出)一種安撫之心也能讓我們接受一點,但完全看不到。我們很希望跟政府對話,至少有個接觸」。
尤維潔在六四中失去丈夫楊明湖,他當時是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部職員,因擔心學生安危,1989年6月4日凌晨離家前往天安門廣場,在長安街被戒嚴部隊開槍射中重傷,送院搶救兩日後不治,遺下尤與5歲的兒子。
對於爭取平反六四,尤維潔說,難屬一直是抱荍き瑼滿A大家首先是公民,有權利對六四慘案發表看法,不會因打壓而放棄。她又說,雖然覺得自己可能看不到六四平反的一天,但還是會繼續做,自己只是做了公民應做的所有事情,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理解港人「無力感」 盼勿放棄
尤維潔說外界的支持與關注,也是他們堅持的重要因素。她表示很理解香港有年輕人覺得每年的維園六四燭光集會沒有作用,「但那些燭光的照片,每年我們難屬都在聚會上一起看,非常鼓舞人心」。她希望香港年輕人不要放棄,「在歷史的長河上,譴責六四(鎮壓)的作用是很大的,子孫後代都不會忘記」。
採訪時,正值北京舉行「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前夕,尤維潔說收到消息有監視人員很快要「上崗」,「這就是一個不文明的舉動」。每年六四前的幾個月,官方對難屬的監視都必定加強,「這不是民主社會應有的狀態。我真的很遺憾,生活在這種狀態下」。不過尤維潔也表示,現在官方的態度也有一些改變,至少語言比以前文明一些,可以溝通。對於電話受訪疑正在被監聽,她堅定地說,「我(現在)的談話就是想讓政府聽到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