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智思:收回部分高球場是解決政治問題
【明報專訊】正在北京出席全國兩會的行會召集人陳智思接受本報專訪時形容,收回部分粉嶺高球場土地建屋是解決政治問題,而非房屋問題,承認球場若原封不動,將帶來「很多政治後果」。對於有商界質疑政府此舉是「民粹」決定,陳智思認為,政府無論收回與否都會招來批評,現時方案雖非十全十美,但屬不差的方案。
為愚蠢論解畫:指不能只收球場
去年曾有傳媒引述陳智思表示,收回球場建屋「愚蠢」。陳在專訪解釋,自己當時表達的,是不認為單靠收回球場便能解決所有房屋問題。他形容,球場是需要處理的政治議題,不可能原封不動,加上土供組提交了多方面建議,政府難找理由只落實其他建議而不觸碰高球場。
對於「民粹」指控,陳智思說若政府不收回球場,批評口號便會變成「官商勾結」,政府無論如何做都會招來批評。他認為特首林鄭月娥作決定時,已考慮各方面因素,球會仍能在餘下土地繼續運作。他支持政府現方案,但希望推行時能保留更多公共空間讓市民享用,又強調長遠解決房屋問題要靠一籃子方案,包括發展棕地和填海等。
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早前出台,將香港定位為金融和航運等中心。對於定位會否窒礙香港代推動產業多元化,身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陳智思承認,香港產業有其局限,行業優勢是由市場而非政府決定,舉例香港並非在所有科技範疇都處領先地位,但大灣區城市與香港是雙向互動,這些城市的居民知道香港有較佳的醫療和教育產品,會來港消費。
政府角色非逼人往大灣區
中美貿易戰下,有聲音憂慮香港在大灣區下更趨內地化而非國際化,將帶來更大危機。陳智思說香港經濟不可能與中國分割,但認同香港不能只望向內地,然而香港面向世界的原因,正是外國企業以香港為橋樑往內地發展。
陳預料大灣區發展並非每人都能受惠,形容是「沒有辦法」,認為港府角色並非迫使港人參與大灣區,「有些事不能夾硬來」,而是透過一系列便利措施,向港人提供多一個發展選擇,最終由市場主導相關行業是否適合到大灣區發展。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