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酒施新例接11投訴 5涉售未成年 逾30地點沒貼明確標示 衛署:視證據跟進
【明報專訊】禁向未成年者賣酒的控酒條例於上月30日生效起,控煙酒辦人員已巡查逾170個地點,發現30多個地點沒有貼出明確標示,另接獲11宗投訴,包括5宗懷疑向未成年人售酒、6宗沒有貼出標示。衛生署正調查有關投訴,會視乎證據跟進。
衛生署長陳漢儀昨出席香港防癌會活動後表示,署方會加強向業界宣傳控酒新例,控煙酒辦公室的健康大使亦會到商舖宣傳,並派發合格的標示以供使用。
調查:18至40歲 35%屬暴飲者
另外,香港防癌會在10月26日至11月7日做問卷調查,訪問1019人,96%受訪者表示曾飲酒,當中69%人稱在20歲或以下開始飲酒。調查指出,68%受訪者在過去3個月曾飲酒,當中45%屬暴飲,即一次過飲最少5罐啤酒、5杯餐酒或5杯20毫升的烈酒。暴飲者平均每月暴飲兩次,當中6%暴飲者最少每周暴飲一次。另外,18至40歲受訪者中,有35%為暴飲者。
飲酒與疾病認知方面,最多受訪者認為飲酒增加患肝癌及胃癌風險,分別佔77%及54%,但只有2%受訪者認為飲酒增加患乳癌風險。
防癌會:從小練酒 致癌風險不減反增
調查又指出,40%受訪者認為愈年輕開始訓練酒量,身體愈能適應並減低飲酒致癌風險。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表示這是謬誤,飲酒時間愈長致癌風險愈高,只因常飲酒會令體內肝酵素增加,飲酒的不適會隨之減少,令人產生酒量好的錯覺,愈飲愈多。
飲酒易面紅 或增頭頸食道癌風險
他續稱,人體肝臟會將酒精(即乙醇)轉化成致癌物乙醛,乙醛可令細胞發生變異並致癌;人體亦會進一步將乙醛轉化為無毒物質,上述兩種轉化的速度受基因影響。東亞人的基因會令轉化成乙醛的速度加快,增加患胰臟癌的風險;另有35%至45%東亞人的基因有缺陷,無法將乙醛轉化為無毒物質,他說這類人通常飲酒容易面紅,毒素積聚會增加患食道癌及頭頸癌風險。
酒精升雌激素水平 增乳癌風險
廖又說,酒精會令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患乳癌風險,對年輕女性影響特別嚴重。他引述一項2010年發表的外國研究指出,每周飲一至兩次酒的女性,患良性乳腺疾病風險較沒飲酒女性高57%,每星期飲3至5次的風險則為沒飲酒的3倍。
廖敬賢表示,就酒精致癌風險而言,並沒有安全的飲用水平,建議飲酒者減少飲酒甚至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