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不能丟」 村二代赴日學種稻
【明報專訊】華西村的經濟結構中,農業所佔比例微乎其微,連村書記吳協恩也不願說出具體數字,不過他表示,華西村始終靠農業起家,「農業不能丟」。在2016年選出村7個年輕人到日本學習農業技術,現在7人在華西都市農業高品質稻米生產基地任職,分管不同領域,被媒體稱為「華西七君子」。
在華西稻米生產基地,負責田間種植的七君子之一史宇傑,一副日本農民打扮,戴帽穿靴,正在田埂和一名農民說些什麼。史宇傑是華西村的第二代,父母都是村企負責人,他原本學的是經濟,現在卻「改行」做農民,他說這完全是因為對種田感興趣,雖然辛苦,但很滿足,特別是他從日本老師那堙A學到了做事做人的方式和態度,不僅每天要做計劃,一切還講究實效。做了農民,常在田間工作的史宇傑說:「我以前很白,現在曬得很黑。」短短一兩年他也累積一套自己的經驗,他說要種好水稻,「基因要好,種植方式要健康,還要有好的加工環境,這3點很重要」。
說到加工,則是由也屬七君子的「華西女婿」崔京斌負責。他說他們追求高品質,產量要求反而不是很高,水稻產量每畝約800至900斤,「重在口感好」,經加工包裝出售, 5公斤要數十元,「價格的確比一般的米要貴,但還是比日本米便宜很多」。
這7名新農民肩負推廣華西水稻種植經驗的責任,崔京斌說,稻米生產基地目前有1000畝農田,今年要拓展至2000畝,但再擴展則沒太大意義,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將華西的水稻種植經驗摸索出來,再推廣到江陰市、江蘇省,甚至走出去到安徽或東北,到時我們只要派專家指導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