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君有禮﹕網上祭祀 慎終追遠
【明報專訊】隨?時代與科技的轉變,電子化的祭祀方式出現,我們能夠透過互聯網為祖先送上祭品與留言,這種新穎的祭祖方式引來熱烈討論。到底祭祀在中華文化與歷史中蘊含什麼意義?對待古聖先賢、祖先和鬼神時,應該保持怎樣的態度?
根據中國傳統,「禮」分為五種:吉、凶、軍、賓、嘉,其中祭祀屬於吉禮之首,是很重要的國家大事,由最高權力者作代表舉行祭祀,祭天地、祖先與百神,透過奠酒、獻祭等儀式表達心志。《禮記.郊特牲》記載祭祀有三種目的:「祭有祈焉、有報焉、有由辟焉」,祭祀時會向先祖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並且相信祂們會答應我們所求,所以「有報焉」需要報答先祖,同時亦希望鬼神幫助驅除災害。
祭祀的「禮」與「儀」
民間祠堂大都放有「天地君親師」的牌匾,這些都是中國傳統祭祀的對象。中華傳統講求崇德報功,會感激天地賜予豐足的供應、感謝君主建立安定的環境、親人的生養之情以及師長教導的功勞。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朱鴻林教授指出,祭祀的「禮」與「儀」能分開理解:「向祖先表達懷念與感謝之意是『禮』,而需要跪拜、燒香或獻花就是儀式,是可以隨?時代而轉變,但是祭祀背後的『禮』則不可改變。」
提到孔子對待鬼神的主張,朱鴻林解釋,「祭神如神在」是指在祭祀時,真誠相信祖先與鬼神的存在而誠心進行儀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敬鬼神而遠之」,不應被鬼神左右日常的生活。中國人崇尚倫理孝道,重視慎終追遠的精神,其中「慎終」是指要嚴肅、莊嚴的辦理喪事,但並非以此為止,而需要靠祭禮「追遠」,不忘根本。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諸君有禮》由杜婷、張倩儀主持,將「禮」生活化、立體化,帶領聽眾探索「禮」之根本;逢星期二晚上9時至10時於香港電台第五台(AM 783/FM 92.3天水圍/FM 95.2跑馬地、銅鑼灣/FM 99.4 將軍澳/FM 106.8 屯門、元朗)播出,足本重溫︰t.rthk.hk/ewben
文:香港電台
圖:路透社、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3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