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1.22
    星期四

時事議題﹕生境開發不斷 威脅動物生存

[2018.11.22] 發表
坦桑尼亞非洲象的數目在2009至2014年間大跌60%,主因是被人類獵取象牙。(路透社)
由於人類砍伐樹木及種植棕櫚田,摧珣C羅洲猩猩棲息地,加上非法狩獵,婆羅洲猩猩在1999年至2015年間減少逾10萬隻。(政府新聞處)
因棲息地被破壞,加納的非洲灰鸚鵡數目自1990年代大減近99%。(網上圖片)
過去約75年,鯨鯊在印度洋及太平洋海域數目估計下跌63%,在大西洋減少約30%,以全球計估計大減五成。(網上圖片)
面對氣候變化和過度捕魚影響,預計由2000至2065年間,歐洲海鸚數目預計減少50%至79%。(網上圖片)
雄性蘇門答臘虎的皮被懸掛在村子中公共會堂的天花。
圖中紅松鼠被卡在一個破裂膠樽內,被膠樽裂縫割斷喉嚨慘死。

【明報專訊】世界自然基金會2018年10月發表兩年一度的《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調查全球逾4000個物種,涉及16,704個種群的脊椎動物,包括哺乳類、鳥類、魚類、爬蟲類和兩棲類。報告指在1970至2014年間,牠們的數量平均大跌60%。

瀕危動物概G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964年開始編製,IUCN以嚴格準則評估全球各地區物種的絕種風險,旨在向公眾及決策者反映保育動植物的迫切,保障生物多樣性。名錄按瀕危程度分9級,截至2018年,名錄錄有約9.7萬種動植物,當中逾2.6萬種瀕危,聯盟目標於2020年前評估至少16萬種動植物。

◆部分受影響的物種(圖)

◆限制貿易 保護瀕危物種

為管制野生動植物標本的國際貿易,各國於1973年簽訂《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並於1975年全面實施,透過許可證制度規管瀕危動植物的進出口。截至2018年4月,全球已有逾180個締約國,各國根據公約,制定法規實行公約要求。

CITES按物種受國際貿易威脅的程度,將瀕危動植物列入3個附錄。

附錄I

包括逾800個高度瀕危物種,禁止貿易,如因商業目的而圈養繁殖,須先於CITES註冊,並被視為附錄II物種

附錄II

包括逾32,000種物種,雖未瀕危,但如不管理其貿易,具絕種風險;必須取得許可證才可貿易

附錄III

為個別締約國提出管制的物種,若作貿易須附准許證或來源地證明書

■瀕危動物問題 惡化因素

◆文化

飲食習慣

人類的飲食習慣對動物構成威脅。浸大香港有機資源中心2018年9月抽樣訪問543名市民,發現76%受訪者每周吃水產至少一次,另外分別有39%、38%受訪者曾在過去1年買過或吃過紅衫魚及黃花魚。據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鮮選擇指引》,紅衫魚、黃花魚屬「紅色——避免」類別,即已遭過度捕撈,應避免食用。

傳統文化

中藥阿膠由驢皮製成,被認為有補血功效,近年備受追捧。據2018年1月《紐約時報》報道,隨中國對阿膠需求增加,有企業開始從發展中國家購買驢皮。英國非牟利組織「驢庇護所」(Donkey Sanctuary)2017年的報告顯示,全球4400萬隻驢當中每年有180萬隻因製造阿膠被殺。10多個非洲國家已頒布驢皮出口禁令,其中坦桑尼亞設禁令的原因為擔心國內的驢很快會徹底消失。

迷信

迷信文化亦對動物構成威脅。印尼蘇門答臘虎是極度瀕危物種,近年數量不多於600隻,但北蘇門答臘省有村民因為迷信,認為徘徊村堛瘧洩驧秉儐磟O惡魔化身,將牠殺死並把虎皮掛在會堂示眾,引起爭議。北蘇門答臘省自然資源保育局長哈摩里表示,政府曾跟村民溝通阻止,甚至軍方人員也介入協調,但村民不從勸告。

◆經濟

走私活動

不少瀕危動物有極大經濟價值,如象牙可製成高價工藝品、穿山甲的鱗片有藥用價值,故相關走私活動時有發生。內地廣西南寧市森林公安局的負責人表示,不法分子販賣一隻10餘斤的穿山甲,可掙取數千甚至上萬元人民幣。2018年6月至8月,本港海關與漁護署展開為期10周、代號「守衛者」的聯合執法行動,檢獲各類懷疑瀕危物種,市值約1900萬元,包括85隻活蛙、317公斤乾海馬、1500克受管制珊瑚及25公斤象牙製品等。

商業活動

魚獲為漁民的經濟來源,201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發現,至少有3隻瀕危的黑臉琵鷺遭捕獸器所傷,其中一隻在米埔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當時已死亡。基金會懷疑捕獸器由魚塘主人放置,以免雀鳥吃掉塘內的養魚。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前理事長黎來就否認本地業界放置捕獸器,並指后海灣泥灘不時發現捕獸器,懷疑有內地人跨境到本港捕捉雀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黑臉琵鷺為「瀕危」物種,據2018年香港觀鳥會統計,全球只有3941隻黑臉琵鷺。

◆政治

放寬法例

中國於1993年頒令禁止犀牛角、虎骨交易及出入口。國務院2018年10月公布《關於嚴格管制犀牛和虎及其製品經營利用活動的通知》,如因科學研究、保護宣傳、科普教育、醫學研究或臨H救治危急重症等特定情G,可買賣及進出口犀牛和虎骨製品,但只能透過動物園飼養或其他人工繁育途徑,獲得犀牛磨角粉和自然死亡虎骨,並在符合條件的醫院,由符合條件的處方醫師實施。世界自然基金會批評做法,其野生動物政策主任亨利(Leigh Henry)擔心難以辨別犀牛和老虎製品到底來自養殖還是非法取得;亞洲區生態保育組組長查普曼(Stuart Chapman)批評政策倒退25年,擔心新規定向公眾發放錯誤信號,刺激新需求。在爭議下,國務院2018年11月中宣布延遲公布放寬措施的細則。

◆環境

海水溫度上升

全球暖化導致海水溫度上升,2018年1月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加州州立大學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澳洲分會共同發表研究報告,指性別受孵化時氣溫影響的綠海龜,新生一代或全變成雌性。研究團隊分析大堡礁兩組基因相異的綠海龜群的數據,發現北方綠海龜中,約86%成年龜是雌性,接近成年的則有99.8%是雌性。南部綠海龜有65%至69%是雌性。研究指出,海龜孵化時沙溫過高,亦增加海龜死亡率,嚴重影響未來綠海龜數量。

塑膠污染

塑膠污染為全球問題,不少動物因錯誤進食塑膠廢物而死亡。紅松鼠為瀕危哺乳類動物,英國有75%紅松鼠居於蘇格蘭,但近數十年來數目銳減,剩下少於12萬隻。2018年,蘇格蘭一名獵場巡守員在景區樹林執勤時,發現一隻紅松鼠軀幹卡在膠樽內,頭部經樽底的裂縫向外伸出,估計牠本想吃樽內剩餘食物或汁液,卻被卡住,其間更被塑膠利口割喉致死。管理景區的集團指出,塑膠垃圾對野生動物有害,希望遊人可恰當處理垃圾。

森林被

馬來西亞彭亨州勞勿區(Raub)森林是中國及新加坡遊客「榴槤團」的熱門景點,亦是馬來亞虎的棲息地。為應付龐大的市場需求,當地的森林被焚燒,以清空出土地種植貓山王榴槤,威脅瀕危馬來亞虎的棲息地。馬來亞虎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全球只剩不足300隻,僅出現在馬來半島和泰國南端。

[通通識 第547期]

更多教育
漫畫拆解﹕遊客經港珠澳大橋湧東涌
【明報專訊】◆資料A 資料來源:〈尊子漫畫〉,《明報》,2018.11.05 ◆資料B 2018年11月4日為港珠澳大橋開... 詳情
世界三分鐘﹕台灣限膠飲管  珍奶如何喝?
【明報專訊】珍珠奶茶(簡稱珍奶)向來深受港人歡迎,近年新興的黑糖珍珠鮮奶更掀起新一波熱潮,其「虎紋」賣相吸引不少年輕人排長龍朝聖打卡。珍奶出... 詳情
火星庫﹕提升新聞素養 識破假資訊
【明報專訊】自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後,「假新聞」一詞成為網絡世界的熱門詞彙。然而,新聞造假絕非新鮮事,自新聞面世以來,傳播學者一直關注有什... 詳情
觀點與角度﹕孰男孰女  由誰定義?
【明報專訊】傳統觀念根據人出生時的性器官定義性別,然而隨?社會發展,出現更多關於性別的概念,如跨性別(transgender)是指對自身性別... 詳情
摘星拆解﹕強制大腸癌篩查可行嗎?
【明報專訊】◆資料A .2015年香港五大常見癌症(見表) ◆資料B 大腸癌是本港第二號癌症殺手,除遺傳因素外,大部分患者...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