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鴻基地產位於元朗的私人住宅項目Park Yoho,屋苑範圍內設5公頃「候花園」濕地,自2015年完成復修迄今3年,合共錄得約180種物種出沒,包括「近危」級別的廣瀨妹蟌,惟濕地不對外開放,屬屋苑私人後花園。新地表示公契列明,住戶須分攤濕地維修及保養費用,故在設計階段已考慮到日後要降低營運成本,將「候花園」修復成半天然濕地,既可做到保育費用佔管理費2%至3%,濕地又可持續發展。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新地早年向城規會申請發展Park Yoho項目,2010年獲批准,其中一項附加條件為發展商須在地盤北部興建濕地公園,作為生態補償。
Park Yoho內的沙埔濕地接近后海灣,受海水潮汐影響,是香港為數不多的潮間帶沼澤,屬鹹淡水濕地,與其他濕地如塱原的淡水濕地不同,孕育不同的動植物(見另稿)。
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張展鴻接受訪問時表示,Park Yoho內的濕地於1960年代主要是稻田,80年代逐漸荒廢,2011年接手並為該地擬訂復修計劃時,濕地已乾枯,並長滿雜草。由於公契列明住戶要分攤濕地的營運費用,故在設計階段已考慮到日後的維修及保養成本不能太高,但該項目在本港屬首創,無成功個案可參考,最初是「邊做邊學」,又委聘生態顧問復修濕地,初期投資約3000萬元。
還原紅樹林 控制水位關鍵
張展鴻說,復修濕地最關鍵部分為控制水位。沙埔濕地位於錦田河畔,團隊在濕地與河道之間鋪設多條管道,引入河水令乾涸的土地變濕地,並於引水管道加設水閘控制水位,以及挖走底層淤泥及雜草,令濕地自然長出蘆葦及紅樹,記錄的物種亦漸增。由於濕地設計以天然為主,日後毋須再投放大量資源維持運作,例如聘請人手作園藝工作,故可將營運費用降低。
不向遊客開放 住戶限報名周六日跟團
新地以避免濕地有太多遊客滋擾為由,未有向公眾開放,屋苑住客亦只可於周六、日參加管理公司舉辦的導賞團才可進入濕地範圍。管理公司表示至今已有約2000人參加導賞團,反應理想。
「香港濕地保育協會」主席劉惠寧稱,沙埔濕地是全港首個在公契列明住戶要攤分濕地管理費用的私人住宅項目,而濕地修復至今,發展商亦可做到濕地保養費用僅佔管理費極小部分,認為以該種模式保育濕地屬可行。不過,他稱發展商在新界擁有大量濕地,若各自發展,濕地只會成為私人後花園,再次建議政府帶頭推動換地或放寬濕地緩衝區的地積比率,吸引發展商換地,將保育項目「轉移」到緩衝區,整合分散濕地,加強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