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拆解﹕逾八成市民支持增侍產假
【明報專訊】◆資料A
表A1:5代香港人對增加法定侍產假建議態度#(見表)
表A2:5代香港人對5日侍產假態度#(表)
◆資料B
行政會議成員、自由黨主席張宇人重申對增加法定侍產假有保留,稱如今有能力負擔的公司其實已經有相關假期,不需要「下下立法」。他又稱,勞方有人要「買豬骨要加豬肉」,立法會內也有不少工會代表「出位」,無止境爭取將假期加上去,批評有關做法不可取。
他又說,不少公司都以侍產假為福利,用以招聘員工,如立法便失去這吸引力。他更稱有關政策對大企業影響甚小,對中小微企影響甚大,因一眾勞工福利單一看成本不多,但一併計算的話便影響甚大,形容侍產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反問是否所有老闆要替政府鼓勵生育而找數。
職工盟主席吳敏兒則表示,產假和侍產假必須並排,因家庭責任必須是父母雙方共同分擔,而且如產後有丈夫陪伴在側,可避免女性產後抑鬱,有助她們盡快重回社會。
資料來源:〈張宇人批勞方「買豬骨要加豬肉」: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明報》,2018.08.09
◆資料解讀
? 資料A顯示不同世代對侍產假及增加侍產假長度的態度。同學演繹上述數據時,必須注意指出總體趨勢、不同世代對侍產假的接受態度有否不同。
? 資料B顯示不同持份者對增加法定侍產假的爭議,同學須注意立法後對勞資雙方的影響。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1. 指出資料A中香港人對增加法定侍產假態度的特徵。
參考論點﹕
所有世代傾向對增加侍產假
持正面態度:
根據資料A表A1,5個世代的大多數受訪者均支持增加侍產假的建議,每個世代均有超過八成受訪者對此表示支持。
較老一輩對增加法定侍產假至5天
分歧較大:
根據資料A表A2,「第一代」和「第二代」認為5日侍產假「不足夠」的比率顯著低於其他世代,第一代只有約四成受訪者認為不足夠,與認為足夠的受訪者只相差7.5個百分點;「第二代」認為足夠和不足夠的比例最接近,只相差3.7個百分點。可見對於增加侍產假日數至5天是否足夠的問題,較老一輩比其他世代有較大分歧。
◆2. 指出增加法定侍產假至5天對香港生活素質的影響。
參考論點﹕
減輕女性負擔:
增加侍產假有助丈夫專注為妻子分憂,減低妻子患上產後抑鬱症的可能,更有助妻子重回職場。父母於生育時也可互相扶持,改善家庭關係。
促進男女平等:
現時女士法定產假為10周,有說增加侍產假能促進男女平等。過去因社會認為女性在生兒育女、照顧家庭方面的責任較重,故只有女性放產假,增加侍產假可使社會明白男女對照顧家庭具同等的權利和責任。
紓緩人口老化壓力:
本港人口日益老化,據政府統計處推算,65歲或以上長者的比例將持續上升。而本港勞工普遍工時長、壓力大,加上樓價高企等因素,令不少年輕人不敢結婚、夫婦不敢生育,加劇了生育率偏低的情况。延長侍產假可對夫婦提供更全面的生育支援,鼓勵生育,增加人口生力軍,有助紓緩人口老化壓力。
促進社會和諧:
勞資達成共識增加法定侍產假,資方建立了良心僱主形象,令勞資關係良好,也能體現政府承擔,提升市民對政府評分。同時「男士侍產假」統一推行,無論是公務員或非公務員均享有同樣福利,避免不公及行業分化,並符合普世價值觀,維護基本人權,長遠促進社會和諧。
加重僱主經濟負擔:
由於侍產假會令勞動力減少,僱主要額外聘請人手,或由其他同事分擔工作,降低生產效率及增加生產成本,在部分行業及職位,如餐飲業的主廚,難以短時間內聘請人手,不利公司營運。同時侍產假的額外支出由僱主承擔,對中小企可能造成一定的財政負擔。
文:樂善堂梁銶琚書院通識科教師 徐溯
[通通識 第5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