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億投科研再工業化 創科採購新策 技術重於價廉
【明報專訊】政府過去一年就創新及科技訂下八大方向、預留500億元加強發展。今年特首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再投放280億元於大學科研、再工業化等。同時終決定明年4月推行新的政府採購政策改革,縮減價低者得的審標比重,換來更茩咩瑋N,並容許沒有經驗但有好技術的初創公司入標。科技界普遍對新政策「審慎樂觀」。
政府消息人士說,新採購政策將項目價格的評標佔比,由60至70%降至30至50%,技術佔比由30至40%提升至50至70%,其中包含創新成分的產品規格及服務執行計劃,將佔技術分最多的部分,達30至70%;而資歷及經驗將不可成為招標的必要條件,只能佔技術分少於15%,甚至0(見表)。新政策適用於明年4月起招標的產品、服務及收入合約項目,料初創企業及中小企將受惠。
中小企:不公開招標 調整比重亦徒勞
另外,政府資訊科技辦公室會成立「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提供財政、技術及場地援助,為業界及政府部門作科技應用方案及產品配對,以及安排測試及驗證技術,讓政府部門更有效制訂創新的措施改善公共服務。
成立未夠3年、研發駕駛安全系統的初創公司「Green Safety」共同創辦人及首席執行官黃碩東,去年向特首建議修改政府採購制度。他對新採購政策表示歡迎,稱新制度有利初創公司,可與發展成熟的公司競爭,會積極考慮入標,「當然各項比重方面可再調整,但不失為好開始」。
水中銀首席執行官杜偉樑則稱,調整比重「僅是開首一步」,更重要是整個採購過程。現時以千萬元計或以上的大型項目,均是中小企或初創沒力承接的,故縱使比重調整,「會投標、中標的,都是大公司」;然而,部分數十萬至數百萬元的項目,本該最適合初創和中小企,惟政府可以在其「名冊(Tender List)」中挑選公司再邀標,「包括我們,還有很多業界都不在名冊內,政府沒公開招標,更是用『傳真』方式邀標,我們根本不會知道」,即使調整比重,「要寫標書、投標,都浪費氣力」。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