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法?內情》(The Children Act)是一部很subtle的電影,故事談法律與人情,講愛與被愛,亦道生與死。一宗爭議案,令理應中立的女法官跌入漩渦、瀕臨失控,然而,因為職責因為專業,只能讓情感壓到最底,情緒矛盾到極點。睇完,你會明白為何女主角是愛瑪湯遜(Emma Thompson)。
《少年法?內情》是愛瑪於今年獲英女王封爵後的首部作品,能打動她演出,台前幕後的實力自然不弱。電影改編自伊恩麥伊雲(Ian McEwan)筆下的同名小說,他是當代英國影壇最搶手的劇作家,迄今有十一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及電視劇,包括第六十五屆金球獎最佳電影《愛?誘?罪》。親自把小說改編成劇本的伊恩透露,故事靈感來自一次與法官同枱食飯的經驗,當時法官Alan Ward為平息餐桌上的爭辯,從書櫃拿出自己的辦案紀錄,細訴當中的故事,並指出家事法庭與一般刑事案件的差異,他的一番話讓伊恩非常震撼,認為家事法庭充滿戲劇元素。
三年後,法官Alan Ward再分享一宗有關耶和華見證人的案件,主理法官理性卻富有同情心的處理手法,令伊恩印象深刻,遂根據此案創作出電影故事。不過,有別於過往的法庭戲,《少年法?內情》沒有從控辯兩方出發,反而以法官為主軸,嘗試帶觀眾從「中立」角度看事情發展。愛瑪飾演的女法官Fiona工作至上,即使丈夫(史丹利圖奇飾)揚言要發展婚外情,她仍無暇梳理個人感情。同時,她正審理一宗矚目案件─十七歲少年Adam(費安韋赫飾)急需輸血續命,但因為其家庭信仰,他的父母以至本人都堅拒輸血,讓一向理性的Fiona決定破例,親自到醫院聽聽Adam的說話。最後她根據兒童法,判Adam必須強制接受輸血,存活下來的少年渴望與救命恩人女法官Fiona繼續發展,面臨婚變的她亦因此而陷入感情失控。
男主角只演過鄧寇克
男主角只演過《鄧寇克》一件理應充滿愁緒的矚目案件、一段瀕臨破裂的婚姻、一段曖昧不清的感情,《少年法?內情》有許多可以煽情的元素,但編劇伊恩與導演李察艾爾(Richard Eyre)刻意「冷處理」,尤其是主角Fiona的情感,讓她即使面對生活巨變與衝擊,仍一而再把情緒壓下來。李察艾爾直言,Fiona這個內斂角色,只有愛瑪能夠勝任,「她極具才華,不論是表情、對白節奏甚至是站位都妙至毫巔,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戲,看她演戲是一種享受。」另一難題是Adam的選角,「演員要有十七歲少年的稚氣,亦要有成年人的浪漫。劇組最後找來費安韋赫令我很驚喜,他有很高的演藝天分,完全是我心中的Adam。」李察艾爾的決定相當大膽,因為費安韋赫之前只演過《鄧寇克大行動》,幕前演出經驗不算多,但他在片中的表現自如,與愛瑪一冷一熱的演繹極有張力,有實力成為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