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呆若木雞〉出自《莊子?達生》。〈達生〉篇講究「無累」,「無累」就是沒有拖累,沒有拖累才能參透人生,使生命通達,也就是「達生」。「累」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形體上的「累」,一種是精神上的「累」。莊子說:「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拋棄生活中的份外之事,可以使形體不勞累;忘卻生命中的份外之事,可以使精神不虧損。 〈呆若木雞〉表現的正是這種思想,雞在四十天中,經歷了四種階段: 1.主動出擊:一開頭雞驕傲自大,喜歡恃氣挑釁,即「虛憍而恃氣」; 2.被動反應:接蚋不再主動出擊,但一有動靜,仍容易有反應,即「應嚮景」; 3. 鋒芒畢露:再下來,雞不再有行動上的反應,但仍氣勢凌人,即「疾視而盛氣」; 4.鋒芒內斂:最後,雞收斂鋒芒,望之呆若木雞,做到「其德全矣」,也就再無敵手了。 前兩者從形體方面來說,不管是主動或被動,雞的形體都容易受外在事物所「累」;後二者從精神方面來說,先是氣勢外露,雞的精神仍受內在的好勝之心所「累」,到最後才做到「呆若木雞」,精神凝寂,不為外物甚至內心所「累」。 武俠小說家古龍先生描寫打鬥場面,文筆簡拙,不作一招一式的具體描繪,更多蚞巧騧贏屩糷隤漁蘤晢曭齱A有時甚至一招不發,抑或勝負不分。一招不發,省卻形體之「累」;勝負不分,也省卻精神之「累」,所以我們喜歡古龍筆下「呆若木雞」的劍客。 [語文同樂 第326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