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電就大嶼山南部海域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環評報告,向環諮會闖關,當中水底打樁工程對鯨豚影響部分遭批評粗疏。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自行委託專家,以電腦模擬打樁工程對海豚的影響,發現打樁產生噪音高達160分貝,在工程800米至2公里範圍內的白海豚和江豚聽力會下降最多八成,阻礙牠們溝通、社交、覓食,甚至影響導航能力,認為環諮會應暫時擱置報告。中電回應稱,會採取多項措施,減低工程對生態影響。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副總監(海洋保育)李美華指環評條例有漏洞,中電毋須進行模擬水底噪音對鯨豚影響,故基金會另聘水底聲音專家Mattew Pine博士,製作聲音傳遞模型,運用聲學傳遞計算程式,加入水深、沉積物、海水化學成分(水溫及鹽度)等環境數據,推算每次打樁時發出的噪音傳播距離。 工程椿柱撞擊8萬次 根據中電的環評報告,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設施,當中碼頭面積約2.5公頃,需要打樁,涉及80支樁柱。基金會委託專家估算,每支樁需要撞擊1000至1500次才深入石層,換言之總共要撞擊8萬次才完成。 李美華指海豚視力較弱,主要靠聽覺覓食及導航,基金會推算結果顯示即使採用氣泡幕簾,打樁噪音傳播距離仍達4公里,加上噪音達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的160分貝上限,有可能導致海洋哺乳類動物聽力永久受損。 資料顯示,目前外國如新西蘭、英國及加拿大,都有法例要求指明任何工程若有可能影響海洋哺乳類動物,均須進行打椿聲音傳遞模型以評估其影響。 中電:設500米管制區 出沒高峰停打椿 環保署表示,環諮會轄下的環評小組一致同意向環諮會大會建議接納該報告,意味報告獲批機會甚大。 中電回應稱,在徵詢專家意見後,中電在工程期間將實施多項緩解措施,包括在江豚出沒的高峰期(即每年12月至翌年5月),不會進行任何打樁工程;不會在夜間進行打樁工程;在打樁位置半徑的500米範圍設立管制區,一旦有江豚出沒,會暫停施工;使用氣泡幕簾,以減低水底聲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