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明兩天,加太移民博物館(PCHC)與列治文博物館攜手推出特別展覽,向大眾介紹華人先僑的粵劇文化,並由作家與前船民講述自己離開故土的歷程。 加太移民博物館負責人張麗玲透露,該館與列治文博物館一直有合作,星期六與星期日兩天假列治文博物館舉辦的特別展示中,除展品之外,還有專人到臨,與觀眾互動。 今天(星期六)將專注於粵劇,張麗玲介紹,1880年代的省府維多利亞,華人社群不算大,但竟然可以養活5家舞台,其中一家劇院更可以容納800名觀眾。拒先輩憶述,每逢有「大戲」演出,幾乎是全城的成年女性都會去捧場。而傳統粵劇一演就是5、6個小時,女人們空巢而出,家中男人只能自己煮飯。由此可以反映出粵劇粵曲,在當年華裔社群中,具有多麼重要的地位。 張麗玲透露,星期六所展示的一個關於粵劇的「便當博物館」(bento museum),其實是一套為本地學生量身訂造的教材,並有專人指示如何使用,比如教小孩子畫臉譜等,屆時會有英、粵語講解。 星期日的展示集中講移民心路歷程,請來作家與前度越南船民等嘉賓演講,每人都會帶來幾件物品,都是他們離開故土時不能捨棄的個人物件。通過故事、也通過實物,講述移民的故事。其中前越南船民乘船時,因為生病,差點要被遺棄。幸好媽媽死命保護,才得以倖存下來,其故事更是曲折傳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