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壇巨人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周二(22日)因心臟衰竭,在好友陪伴下逝世,享年85歲。他縱橫美國文壇逾50年,著作等身屢獲殊榮,作品常見反思美籍猶太人後裔生活經驗,角色內容虛實相交,被視為自我剖析之作,令他有「自我仇恨的反猶者」之稱。 「虛實相交」 逾30著作 羅斯1933年出生於新澤西州,為猶太移民第二代,有英語文學碩士學位,曾在多間大專院校任教創意寫作及比較文學。1959年,他開始為《新共和》(New Republic)雜誌撰寫電影評論,同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說集《再見,哥倫布》(Goodbye , Columbus),講述第二及第三代美籍猶太人如何與美國社會同化,變得自滿、狹隘與物質主義,初試啼聲即奪美國國家圖書獎。 此後羅斯出版逾30本著作,作品常以幽默筆調探究自我的羞辱感與愧疚,亦有涉足中年人的存在與性生活危機等題材,身為美籍猶太人的經歷更是不時出現的主題,例如他最為人熟悉的小說作品《波特諾伊的怨訴》(Portnoy's Complaint),便以一名年輕紐約中產猶太人向精神科醫生的獨白,敘述其猶太人身分與道德感和自身極端性慾之間的拉鋸,書中露骨的自慰描述與對猶太人的質疑惹起不少爭議。 「美國戰後三部曲」受推崇 羅斯作品常游走於虛實之間,當中人物與他本身經歷常有重疊之處,論者常將之視作他自身投射,亦有文學評論家將他形容為「自我仇恨的猶太人」,玩弄針對猶太人的負面偏見。不過羅斯多次否認這種說法,斥之為對作者寫作能力的侮辱,亦曾在訪問中表明不願被標籤為美籍猶太裔作家,「我確知身為猶太人是什麼意思,那真的不有趣。我是個美國人」。 羅斯在文壇屢獲殊榮,1997年推出以美國歷史為主軸、反思美國價值的「美國戰後三部曲」首部《美國牧歌》(American Pastoral)獲普立茲小說獎,其餘兩部曲《我嫁了一個共產黨員》和《人性污點》均備受推崇。他亦是首個三度獲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的作家,又於2011年奪布克國際獎,但始終與諾貝爾文學獎失諸交臂。 2010年,羅斯推出《復仇女神》(Nemesis)後,決定不再寫小說,同時開始重新檢視以往的所有作品,「確認有否浪擲時間」,在結論中他引用前拳王劉易斯(Joe Lewis)名言,說「我已竭盡所能做到最好」。他今年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形容逾半世紀的作家生涯交織荂u興奮與抱怨,沮喪與自由,靈感與不確定,豐富與空虛,奮勇向前與艱苦掙扎」。(綜合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