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干地 敗也干地
去季確立車仔標準 今變自製困局
今天的英格蘭足總盃決賽過後,肯定有一隊會宣布今季「四大皆空」:若那是曼聯,全年總結尚未至於衰到貼地;若那是車路士,卻實在很難理直氣壯反擊輿論任何批評。每當遇到阻滯,條件反射為找罪魁搵人認頭;依柏高之高見,藍軍禍首一定係干地,除非唔係。
干地的原罪乃上季登陸英超立即封王,而且不僅奪冠咁簡單,更打破或追平三兩個原本塵封已久的紀錄;而且不僅(一度)在紀錄冊上留名咁簡單,用3中堅陣式徹底改變英倫足球生態,更堪稱是劃時代的成就。儘管一切並非刻意為之,干地確實把標準推到一個難再重演的地步而自製困局;配合一向喜歡捕風捉影小事化大、無新聞就作新聞的英國報章,令壓力徒增亂上加亂。
「以鐘擺效應加倍反噬」
其實柏高去年便指出,藍軍掄元靠許多偶然因素,包括沒有歐戰之累,更包括球證不知有心或無意的持續善待(尤其是迪亞高哥斯達的瘋狂抽水),此等助力今季不但會消失,甚至會以鐘擺效應加倍反噬,如今結果乃雖不中亦不遠矣。可是潮流興立場行先,對於習慣呃like搶點擊率的人而言,梗係鬧#彈#嘲笑#先啦,仲要愈毒舌愈好,誰有空/有心理會什麼賽程輕鬆、傷疲停賽少等等廢話?
於是不難發現,某些(扮)專家指摘干地用死3中堅陣式,抱殘守缺不願求變;大抵他們覺得3-4-3、3-5-2、雙中鋒、無鋒陣均屬午餐即係特餐之流,認為所有系統轉換只需撳個掣,以及手握水晶球看到大變陣的美好成果。另外又有專家怪責干地不該屢次公開抨擊球會高層的組軍行動,導致全隊士氣低落;只是反過來說,明明真的有問題,公開講或私下講,有多大差異?
藍軍由去夏到今冬的增兵,從事後孔明角度當然犯錯不少。然而地球絕非圍繞一個人而轉,轉會市場也不是只有一家買一家賣,永遠面對競爭、討價還價及次貨風險。例如送走尼曼查馬迪換來泰莫爾巴卡約高,以擅長後上叩關的box-to-box取代純防中,代表領導層(以至干地自己)求變求進取的方針嗎?棄用哥斯達,想買盧卡古,卻遭曼聯以更高價搶走,改為引入艾華路莫拉達,頭3個月邊個夠膽預言話買錯?
屢次贏勢不贏波
個人發揮欠佳,要看屬hea踢或力有不逮,今季起碼表面看不到逼宮#流攤。像莫拉達,過去2季在西甲及意甲分別上陣1341及1484分鐘,今屆達1878分鐘,大約新年前後已爆表,跌watt也許不意外,惟亦沒有人會低估一個24、25歲球員的極限。承受年輕及初擔大旗之苦的,還有安達斯基斯坦臣。兩個一前一後的骨幹演出不穩,轉化為球隊在兩邊禁區效率回落,贏勢唔贏波場景一再出現。不過,至少終於見到青訓產品上位,總得付出代價吧。
正如上周所言,曼城奪魁乃集體貢獻的成果,車路士衛冕失敗得第5亦不是某一個人#鑊,基本上每個崗位責任均等。出事了,與其自忖天下無敵卸責搵箭靶,何不先客觀檢討自己有何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