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調查指醫護太依賴儀器 辨病人轉差經驗不足 予恩父接受道歉
【明報專訊】膽管閉塞的女嬰予恩去年12月在瑪麗醫院做手術後昏迷,心跳一度停約6分鐘,醫護沒即檢查其身體,她現仍腦癱,尚未恢復吞嚥及活動能力。瑪麗調查小組指個別醫護識別病人持續轉差的經驗不足,慣性及過分依賴儀器。瑪麗昨就此道歉,予恩父親接受道歉,但對報告未能還原事實,說明延誤救治時間,感到失望。
瑪麗為上述投訴邀請兒科及心肺復蘇專家調查,昨向予恩家長解釋報告,指病人入住小兒外科病房一小時後情G突轉差,調查小組認為個別醫護對適時識別病人情G持續轉差的經驗不足,慣性及過分依賴儀器監察情G。
術後與病人家屬溝通欠佳
小組指當日醫護團隊曾於術前預留兒童深切治療部H位,其後基於臨H考慮決定術後交由小兒外科病房接收。小組諮詢本地及海外專家意見,認為有關決定可接受。然而,小組指醫護團隊與病人家屬就術後安排的溝通成效欠佳。
小組向醫院提出建議,指醫護親身檢查病人及使用儀器量度和監察病人維生指數,兩者同樣重要;又強調醫護要與病人家屬有效溝通,院方須檢討及加強病人同意書的溝通程序。
另外,小組建議醫護面對危急情G時應揚聲求助,鼓勵以團隊模式處理轉差的病人,以及病房管理人員應制訂措施應對病房內突然增加的工作,定期檢視支援及培訓的需要,以防同類事件再發生。
瑪麗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昨向予恩父母致歉,表示接納調查報告,當中找到不理想的地方,主要涉醫護與予恩父母溝通有問題,會加強同事培訓。
予恩父﹕未還原事件失望
予恩父昨回應稱,接受院方道歉,但對調查報告結果感「失望」。他認為報告未有如實還原事件,例如延誤救治時間、更換監察儀器次數等,亦無承認延誤搶救。他指予恩現時腦癱,吞嚥、視覺及四肢活動能力未恢復,「進度不太顯著」,家人在事發後一直感到「好疲累」、「好辛苦」,只能慢慢等待女兒康復。
予恩父在事發後投訴,護士沒察覺女兒有異樣,予恩母通知護士女兒面部發紅發黑、嘴唇發紫,經家屬多番要求後,護士才召醫生,但醫生到場不是即檢查或施救,而是先翻查資料核對身分。他稱協助推儀器的助理摸予恩胸口,發現心跳停頓、身體冰涼,才召醫護。予恩父為事件於1月1日向特首林鄭月娥請願。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出,不時收到病人家屬投訴,指當情G轉差時,醫護不是檢查病人,而是看儀器是否有效。他認為檢查病人身體十分重要,醫護應先留意病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