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圖書中蘊藏無數知識,不少家長費盡心機,盼建立小孩閱讀的興趣,惟「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去年公布,顯示香港僅36%學生的閱讀興趣較高,低於全球平均水平。英華小學校長教師去年底一行四人到台北、台東和高雄三地考察取經,發現台灣閱讀氣氛好濃厚,計劃借鏡當地推動兒童閱讀風氣的措施,在校內推廣。
明報記者 劉家豪
政府在新一年度預算案中提出,在未來5年增撥2億元給全港公共圖書館,向兒童及家庭推廣閱讀,圖書館人員並會到校推廣閱讀。不少學校其實也想方法提升學生閱讀興趣。英華小學今學年的閱讀主題為「探險家」,校長林浣心為學生作榜樣,帶領3名教職員於去年12月底赴台灣考察7日,參觀當地公共圖書館、書店,並與在台灣致力推廣閱讀的人士交流。
最令他們深刻的地點,莫過於高雄市立圖書館,該校負責學生作品出版事宜的編輯馬鎮梅形容,該館是「高雄人送給高雄人的禮物」,為整個城市帶來活力。馬鎮梅指該館推出活動「盲目約會」,將每本書用麻繩包裹起,遮蓋書名和簡介,再在包裝上貼上讀者推薦的字句,描述對該書的感覺,吸引其他讀者的好奇心。
遮書名貼推薦句 吸引好奇心
校長林浣心說,該校計劃在校內嘗試推行相類似的活動,讓學生先寫下推薦書,吸引其他同學借閱圖書,藉此訓練同學寫作技巧,同時提高同學閱讀興趣,亦將按偵探書等不同類型書籍推出福袋,學生可依照興趣選擇一堆未知書名的圖書。該校亦在旅程中購入了約130本新書。
他們到訪台北、台東和高雄等地後,均驚歎台灣閱讀氣氛非常濃厚,儘管在洗手間內,亦有一些「心靈」字句,圖書館內亦有印尼文和菲律賓文的書籍,以照顧當地外傭的素養。英華圖書科教師馮嘉慧說,以往不少人怕到公共圖書館,主要原因是覺得書本「好污糟」,而台灣每處有圖書的地方,門口都設有消毒機,利用紫外光消毒書籍表面,馮嘉慧形容當地「以愛推動閱讀」,讓讀者安全和舒適地去看書。
洗手間放心靈字句 圖書館設消毒機
香港政府早年資助中小學購買圖書的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津貼,推行20年後,於前年取消,身兼公共圖書館諮詢委員會委員的校長林浣心認為,小學是引發閱讀動機的「黃金階段」,培養從小閱讀習慣是對小孩「最好的禮物」,若重視閱讀,不應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