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霍金不但是物理學奇才,亦堪稱逆境自強的生命導師。他20歲出頭便確診「漸凍人症」被告知只餘數年命,但他不甘如此繼續為人生奮鬥。雖然大半生受殘疾纏擾囿於輪椅,連基本自理都做不到,但無阻他以活躍犀利的思維徜徉於探索宇宙。
21歲確診漸凍症 醫生稱剩兩年命
霍金在劍橋大學攻讀宇宙學碩士結束第一個學期回家,父母就注意到他行動變得笨拙,且有輕微語言障礙。到1963年21歲生日前不久一次溜冰跌倒,他求醫時被診斷患上俗稱「漸凍人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醫生說他只剩兩三年命。霍金一度大受打擊,整天關在房裏聽古典樂。然而他很快振作,想抓緊剩餘的光陰。
霍金埋首研究,其間由持手杖,變為用拐杖,再到坐輪椅。身體愈來愈不聽使喚,惟肉體的羈絆阻礙不了鬥心。他不能如同儕般拿紙筆、畫黑板計算公式,但他說﹕「理論物理學正是一個殘疾不構成障礙的領域,它全靠頭腦。」
85年肺炎永久失聲 堅持著書
1985年一次瑞士之行霍金患上肺炎,要接受氣管切開手術,此後他連聲音都失去。霍金回顧稱當時身不由己,但不想就那樣死掉。那次康復後,他需要接受全天候照顧,只能靠拇指操作電子語音合成器與外界溝通。他為讓家人能在他身故後有金錢餘裕,艱難地以每分鐘15字詞的速度撰成《時間簡史》。這本書位居暢銷書榜逾4年,全球累計銷量逾1100萬冊,讓霍金成為家喻戶曉的科學界名人。
霍金病情繼續惡化,到後來只能靠控制眼球和面部肌肉與外界溝通。科技公司提供度身訂做的電腦技術幫他「說話」和打字,他表示支持求生意志的關鍵,是活躍的思維和幽默感。霍金一次受訪自嘲,他可以當占士邦電影裏的奸角﹕「我認為輪椅和電腦聲音很適合壞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