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議題:中國內地春運
.學習單元:現代中國、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顧問教師: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通識科主任 關懷遠
◆學習目標
知識
.認識中國改革開放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
.認識戶籍制度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技能
.透過不同面向和準則分析政府政策為社會帶來的改變
.評估政策的適時性及其為社會帶來的矛盾
態度及價值觀
.了解戶籍制度與社會平等、人民權利的關係
.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人的重要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描述近年中國「農民工」人口的趨勢。
參考答案
根據資料A1,2011年全國農民工人口為2.53億,逐年上升至2016年的2.82億,5年間升幅約11%。此外,根據資料A2,2016年本地流動及省內流動農民工超過七成,共有2.05億人,跨省流動只佔約三成,反映農民工人數雖然有增加,但大部分只在省內或本地鄉鎮地域以內從業,工人流動方式以本地和省內流動居多。
2.參考資料A和B,指出中國出現春運的兩個原因。
參考答案
.改革開放:根據資料B,198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工輕農」政策,沿海城市因有地利優勢,較容易吸引外國公司投資設廠,令不少內陸農民離鄉到城市工作,掙取生活費餬口養家。根據資料A1,農民工至2016年已有2.82億人,令春節來臨時回鄉度歲的人口驚人,衍生春運現象。
.戶籍制度:資料B指出,1958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將全國人口劃分為「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限制農民可獲的戶籍。農民工薪金較低,加上因沒有城市戶籍而享受不到城市的福利,負擔不起帶同父母子女到城市居住,故只能於春節長假回鄉探望他們,造成春節前後大量工人爭相回鄉過節的春運現象。
◆延伸回應題
3.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評估取消「農業人口」及「非農業人口」的二元戶籍制度,建立統一的居民戶口登記制度,以解決春運問題的成效和可行性。
解題
一) 回應焦點:題目提及「可行性」,同學須先表明立場,明確指出項目的可行性,再就「解決春運問題」提出全面的理據和分析
二) 運用不同策略分析:同學須對中國改革開放、戶籍制度、農民工及傳統文化等有一定認識,才可具體論證並評估政策的可行性,大致可從社會流動、經濟發展和傳統文化等方面作正反立論
三) 運用評估準則:成效可用針對性、全面性、局限性等角度作準則;可行性則可從操作性、持續性或持份者阻力等角度分析
參考答案
◇有效
從社會人口流動方面分析,取消二元戶籍制度可針對解決春運成因。社會人口流動取決於各省市經濟發展的快慢,故面對地域經濟狀G不均,農村居民收入不高,自然會移往經濟狀G較好的地區工作掙錢,把子女留在鄉下,因而衍生春運。因此,取消二元戶籍,讓農民工可在大城市自由落戶、全家遷到城市,可針對以上情G,有效解決春運問題。
有說新年回鄉度歲乃中國傳統習俗,就算取消了二元戶籍制度,春運仍會出現。誠然,每到農曆新年,中國各地民眾都會回鄉過節,但假如沒有戶籍制度,便不會湧現大量農民工,春運也不會有高達29.8億的預計載客人次。
◇無效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取消二元戶籍制度有其局限性。改革開放強調「重工輕農」,期望「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先發展的東南沿海地區經濟基礎較深厚,加上各省市的生產力難免有差異,故仍會吸引大量勞動人口前往就業,但工人工資低廉,根本負擔不起舉家遷到城市。因此即使取消戶籍制度,仍有大量工人需回鄉度歲,只能減輕春運問題,卻未能根治。
有說取消二元戶籍制度,人民可落戶城市,春運便不再出現。然而,問題癥結在於國家政策,令部分城鎮出現「三農」問題,如政府不徹底改善農村的生活和就業問題,只取消二元戶籍制度,農民工仍會選擇到城市打工,春運問題仍然存在。
◇不可行
從推行政策層面分析,取消二元戶籍制度難在短時間完成,影響成效。儘管國務院早在2014年表示要改革落戶政策,但至2015年底外省民工要落戶大城市仍然困難,尤其上海、廣州等地每年只有數千人成功,加上政策影響城市公共福利分配,必引來極大社會迴響。如只能局部取消政策,並不能有效解決春運。
◇可行
從行政角度分析,政府透過取消二元戶籍制度解決春運問題比其他方法較可行。政府只需讓農民工落戶城市,便可減少他們每年回鄉導致的交通問題。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改革書指出,期望至2020年統一戶口登記制可令約1億農業人口落戶城鎮,2016年已有31個省份響應推出改革方案。由此可見,政府下達命令取消戶籍制度,比起其他調節措施,例如加密春節交通工具班次及電子售票平台等,更易操作且較為可行。
■學習及答題指引, 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80208BZ.doc
[通通識 第5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