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料A
資料來源:〈尊子漫畫〉,《明報》,2018 .01.25
◆聯繫時事議題
連同浸大,本港最少5間大學要求學生修讀普通話或報考普通話試,其中浸大規定學生須修讀普通話課程,並取得及格成績才能畢業,自2017年起增設豁免試,及格者可獲豁免上述畢業要求。惟首批參加豁免試的考生及格率僅約三成,引起學生不滿。
浸大學生會會長劉子頎稱,校方形容豁免試只考學生普通話的基本能力,但真實的試題與校方曾提供的樣本有相當出入,他說不明白豁免試的評分機制,要求校方公開評分標準的文件。
浸大發言人表示,語文中心根據語言測試的理論和經驗設計普通話豁免試,力求評核客觀和專業。測試過程中,每名考生由兩名老師考核,並有錄音,若兩名老師評核有分歧,在考試結束後會請第三名老師重聽錄音評核。考試設有覆核機制,對考試結果有疑問的同學可申請覆核。
浸大又稱,學生可以其他認可機構主辦的普通話公開考試成績申請豁免,大學會分析豁免試測試結果和繼續聆聽師生意見,令測試更完善,並提交結果予大學相關委員會和教務議會,作為檢討和制定適合語言政策的基礎。
資料來源:〈及格率僅三成 普通話豁免試惹抗爭 浸大:聽意見再完善〉,《明報》,2018.01.20
◆資料B
有浸會大學學生到語文中心抗議近8小時,抗議校方普通話豁免試評分機制欠透明,其間有學生罵老師,當中夾雜粗言。浸大校長錢大康召開記者會,表示對學生粗劣的行為不可接受,「他們的行為使老師感到被侮辱」,要跟進並展開紀律處分的程序。他說,根據早前拍攝的影片,初步認為有兩名學生使老師受威脅和侮辱,違反學生守則「code of conducts」。校方其後向涉事學生發信,指兩人違反大學「Standards of Conduct」。在展開紀律聆訊前,按學生紀律程序勒令二人即時暫時停學。
至於當日在場的其餘10多名同學,則未見到有嚴重違反守則,留待學生紀律委員會按程序再跟進。
被停學的學生會會長劉子頎和中醫學及生物醫學五年級學生陳樂行,對校方未調查便決定停學感到震驚,稱當日只是抗議,從未與教職員有身體接觸。當日片段所見,劉子頎曾以粗口發言,陳樂行數度走近教職員,大聲要求對方交代考試安排。
承認「口誤」說了粗口的劉子頎在校長宣布停學前開記者會,就其態度向受影響老師鞠躬致歉。他之後接到校方信件後得知被暫時停學,對此表示震驚,認為當日「並無做過任何身體接觸和威脅」,而錢的決定繞過紀律委員會,沒有調查便懲罰,在浸大而言是毫無先例。劉懷疑「校長認得(我們)」,盼殺雞儆猴,讓學生以後不要干預校政。
陳樂行稱,「整個行動中無說粗言、無與老師有身體接觸,無動過任何公物,但竟然要罰我」,質疑校方故意懲罰最出名的兩名學生,又批評錢大康「十分黑心」,認為校方對他近日被威嚇一事(陳廣州實習時收到威嚇信息)無半句慰問,第一則收到的學校信息便是停學。
資料來源:〈浸大兩學生「威脅老師」被停學 抗議普通話豁免試風波 劉子頎質疑未查先罰〉,《明報》,2018.01.25
◆相關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主題1:自我了解)
青少年的自尊受什麼因素影響?它與青少年的行為和對未來的期望如何相關?
單元二:今日香港 (主題二: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香港居民對社會及政治事務的參與程度和形式受什麼因素影響?他們的參與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他們會有不同的訴求?有關訴求帶來什麼影響?
◆漫畫信息解讀
作答結構:
1. 主題句:校方按指示對違規學生施行停課處分,立場強硬。
2. 說畫:圖中一名男子身穿官服,像頒布聖旨般宣讀宗卷內容。內容為因有學生不尊重師長且態度惡劣,因此以停學和不准考試作為懲罰,亦不得異議和上訴。有一群人下跪聆聽。
3. 解畫:漫畫意思為有權威者因學生的行為和態度而決定作出停學的處分,校方服從這個指示並確切和強硬地執行。漫畫暗指浸大佔領事件懷疑有在位者或權威人士向校方下達停學處分決定,而校方配合執行。
◆聯繫相關概念
兩文三語
競爭力
訴求
社會期望
透明度
■問題及答題指引
1. 為何社會大眾對大學生的言行有一定的期望?
參考答案
是青少年的楷模:由於不是每個青少年都有機會上大學,當中需要學業成績好和能力較優異的同學才能得到入大學的機會,因此他們代表茷C少年良好和優秀的一面。正因如此,社會大眾自然期望這群青少年比平常青少年更為成熟、有能力和有禮。
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青少年終會成為未來社會上的主要骨幹,而大學生在畢業後能涉足不同的專業和領導領域。所以社會大眾對於能主宰或影響未來整個社會的青少年自然有較高要求,例如是成熟、客觀、全面等。
2. 你是否認同良好普通話水平是現今大學生的必要能力之一?
參考答案
正方:
迎合現時社會狀G:教育有為學生裝備自己,以充分迎接未來挑戰的責任。現時中港連繫緊密而頻繁,在生活或工作難免會和內地有交集,例如要和內地公司洽談生意或接待內地客戶,因此及早打好普通話的基礎有助大學生在工作上的發展。
提升競爭力:現時社會競爭愈來愈大,除了學歷外,語言優勢也是左右得到工作或生意的原因之一。所以除了廣東話和英文外,多學一種語言也是擴展個人優勢的策略。普通話比其他外語有更多運用的機會,所以大學生懂得普通話將令他們在工作上更有利。
反方:
學生的自由選擇:大學是追求學術的地方,要研讀或專攻的專業是大學生的自我選擇,這也反映學術自由。如果規定大學生必定要完成一些課程,這會有礙他們在學術研讀上的自由。
語言有其他的選擇:即使為增加個人優勢而學習多種語言,在現今全球化的世界下,也不一定要學習普通話。擁有國際視野的大學生可能選擇到外國繼續升學或工作。因此,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可能比普通話更有需要。
文:保良局姚連生中學通識科教師 劉俊偉
[通通識 第5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