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時代 行乞賣藝無 難收錢
挪威趨無現金化 社會轉變
電子支付在全球日益普及,挪威電子支付程式Vipps更成為當地街頭藝人收取打賞、甚至行乞者求捐款的熱門工具。有行乞者透露,由於挪威正走向無現金化,愈來愈少人帶現金外出,不使用此App連行乞亦有困難。不過當局擔心,雖然開設Vipps帳戶須有挪威公民的身分證明,但可能有外國人挪用身分做行乞等違法行為,正密切監察。
在挪威南部城市克里斯蒂安桑(Kristiansand),賣藝者和行乞者向善心路人提出以Vipps打賞和施捨,現已成為常見的街頭景象。挪威廣播公司(NPK)採訪多名在街頭賣藝的音樂人、兜售報刊的無家者及行乞者,他們均同意Vipps已成為在街頭謀生的重要工具。其中一名行乞者稱,現時每日乞討的收入中,超過一半是透過Vipps支付得來,「如今在挪威,你不使用Vipps便幾乎不可能行乞」。
挪威銀行
創國民專用程式Vipps
此情况與挪威走向無現金化的趨勢關係密切。Vipps由挪威最大銀行DNB於2015年創立,是專供智能手機使用的電子支付App,年滿15歲便可開戶。公司統計,現時Vipps用戶約有260萬,佔全挪威人口49%,另有約4.9萬企業及私人機構用戶,每日交易次數達35萬次。Vipps目前已經與多間銀行合作推廣,包括挪威第二大銀行Nordea、挪威最大網上銀行Sbanken、瑞典商業銀行與丹斯克銀行等。
央行:現金佔總交易額不足6%
據挪威央行統計,挪威的現金交易量自2001年起逐年減少,由佔總交易額11%降至現時不足6%。由於處理現金交易成本較處理電子交易高,同時較易招來搶劫、洗錢等保安風險,不少當地銀行均支持棄現金轉用電子交易,採用Vipps是其中一步。
Nordea於2015年宣布,因現金交易需求低,分行將停止處理現金。
執政黨盼2030年
成無現金國家
DNB去年1月更呼籲挪威政府徹底停用現金,擔心挪威央行發行的500億克朗(約80億加元)現金中,有多達60%的用途未受政府監管,可能被用於黑市交易或洗錢活動,應該取締。
去年贏得大選的挪威保守黨政府更訂下電子化大計,包括取消必須接受現金支付的規定等,期望挪威於2030年成為全球首個無現金國家。
不過,藉由改用電子支付打擊犯罪的理想,剛起步已受挑戰。根據挪威政府規定,開立Vipps帳戶時,必須使用身分證明號碼、挪威登記的手提電話號碼以及挪威銀行帳戶號碼認證,惟行乞者透露,不少在街頭行乞的外國人也正使用Vipps,相信外國行乞者在挪威或有龐大網絡,可輕易借用他人的Vipps帳戶。
憂外國人冒充挪威人行乞
Vipps公司稱,過去一段時間裏留意到行乞者使用Vipps收錢的趨勢,但暫未能確認是否有外國人租借或挪用挪威公民身分資料開設的Vipps帳戶。
公司會密切監察涉及Vipps的任何可疑資金流動,深入調查並通報警方。
明報記者 羅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