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機構連續3年撥款用剩退社署 儲錢應急另有資助 議員質疑無善用公帑
【明報專訊】整筆撥款制度給予非政府機構彈性用錢,但當整筆撥款儲備超出每年營運開支25%,社會福利署會取回超額部分。本報翻查165間獲津助的非政府機構周年財務報告,發現29間2015/16年度退錢,至少6間2013/14年度起連續3年度「回水」。機構解釋未盡用撥款原因包括未能請到合適人手、獲額外基金資助。有小型機構指需審慎理財及儲錢應急,嘆撥款基準遠落後於服務及人力需求。有議員批評情G不理想,質疑機構未善用公帑,促社署加強監察。
明報記者 陳柔雅
15/16年度 34間退4150萬
社署回覆本報指出,需退錢的機構由2013/14年度17間升至2014/15及2015/16年度30及34間,分別退還1270萬元、5090萬元及4150萬元,惟社署拒披露機構,也不會評論個別機構情G。本報翻查2015/16年度165間獲津助的非政府機構周年財務報告,29間機構共退還1694萬元,部分顯示屬其他年度需退還款項。
本報翻查該29間機構2013/14至2015/16年度財務報告,至少有工業傷亡權益會、港九街坊婦女會、世界佛教友誼會港澳分區總會、香港失明人互聯會、基督教聖約教會、社區組織協會連續3年度退錢,各年度退款3000元至68萬不等,佔該年整筆撥款0.2至41.7%不等(見表)。
社協﹕深宵外展難請人 應使則使
社協獲津助的計劃服務露宿者及邊緣社群,該會主任何喜華指撥款主要用於員工開支,該3年各退還10多萬元,主要因深宵外展等服務性質,未能或較難請到合適員工。他說即使剩錢,也未必再增聘人手,要考慮長遠財政承擔,也不會派錢,強調應使則使。
香港失明人互聯會該3年度退回4000、9萬及29萬元,該會總幹事盛李廉指出,2011/12年度獲其他基金資助開辦3個項目,故用剩撥款。他另指需有些儲備應付資深員工離職開支,及當有項目未獲延續資助,亦需資金短暫應付營運。他說機構會員由2005年579人增至2017年3月1534人,服務需求增加,但撥款基準不改,機構捉襟見肘,需叩門找資助,盼政府加強支援。
工業傷亡權益會該3年度各退回30萬至44萬元,總幹事陳錦康指獲津助的職業康復者在職培訓計劃會向僱主發津貼,鼓勵聘請職業傷病者,用剩錢主要因為不少僱主無取津貼。
基督教聖約教會說該會長者服務中心2014年9月升格為鄰舍中心,其間需更改人手編制,短期未能大幅增加人手,新聘社工多為年資少於3年及薪金未達中位級別;中心升格前受公益金資助,故未用盡撥款。其餘兩間機構截稿前無回應。
張超雄促考慮調低儲備上限
優化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檢討專責小組成員、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多年「回水」屬不理想,質疑機構理財有問題,無善用公帑。
他指制度讓機構享有彈性用錢,但需承擔風險,管理層為減低財務風險而儲錢,常令員工及服務使用者受害。他促請社署加強監察,可考慮調低可滾存的整筆撥款儲備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