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屹立不倒
意大利兄弟蛋糕店
Fratelli,意大利語是兄弟的意思。這家開在溫東Commercial Drive街上的蛋糕麵包甜品店,正是意大利裔Marco Cornale和他的兄弟Fabio在1997年創立的。回憶當年開店,Marco說最困難的事是借不到開店資金,他們申請貸款曾經先後被6家銀行拒絕。如果不是本地一位著名珠寶商幫助協調,也許就沒有Fratelli的現在。文/圖:盛滔滔 部分圖片:Fratelli Bakery
進來Fratelli店的,幾乎都是住在附近社區的居民。老客人們熟絡地和Marco打招呼,寒暄幾句家長里短。他們中不少成了Marco的老友,他們一起看足球比賽,他們知道Marco喜歡收集紀念足球,即使旅行在外,也會替他留意。
這家已經開業20年的意大利蛋糕店,在大溫地區也是相當有名,多次上了各種美食甜點推薦榜,所以也不乏遠道驅車而來買蛋糕的顧客。這裏名曰「意大利風味」蛋糕,但有200個品種,可以說把意式、法式、德式糕點一網打盡。
「這個可以說是開店之初就想好,就是要品種多。人們走進來買了一樣,可以隨便看看,又會順帶買了其他幾樣嘛。」這也足以說明Marco是一個烘焙多面手。
跟隨姑姑學到手藝
上到Fratelli的網站,除了除了各種蛋糕、餅乾、麵包的圖片,還有很多黑白老照片,Marco笑說,那些都是他家的家庭老照片。意大利人最重視的就是家庭,毫不介意向人秀自己的有很多親戚的「大家庭」。
Marco的姑姑就是溫哥華著名的50多年老牌蛋糕店Bon Bon Bakery的女主人。這家Bon Bon,於1959年開在溫東的維多利亞街上(Victoria Drive),主打當然是意大利糕點和麵包。
Marco和Fabio兄弟兩個從小就在姑姑的蛋糕店裏打工,學做糕點。沒上過一天的所謂廚師學校。但卻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學到了意大利糕點技藝的精粹。
最初兄弟倆想經營一輛美食餐車(Food Truck),「但很不走運的是,那年溫哥華市府只批准15輛food truck牌照,而我們排到第16號。」
想開自己的店,就得去貸款。Marco回憶說,他們的申請先後被6家銀行拒絕。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兄弟倆的命中「貴人」出現了——本地一家成功的珠寶商聽說此事,出面和銀行協調,他打電話給銀行,請求他們給這兩個年輕人一個機會。
「就是那麼一通電話,可以說改變了一切。到現在說起來我們還是充滿了感激。」Marco說。
1997年Fratelli第一家店在East Hasting街上開業。4年之後,兄弟倆分開,Fabio去了新西敏市開了第二家Fratelli店。直到2013年,Fabio轉行,於是Marco買下兄弟的新西敏店,成為分店,Fratelli的品牌得以繼續保持。
4個人起家每天忙碌十幾小時
Marco有三個女兒,最大的女兒Bianca,現在全權負責經營新西敏店;二女兒Gianna,現在是「商業街」店的主力烘焙師;最小的女兒Michela今年也有20歲了,她高中畢業後,說要利用「間歇年」去旅行一年,見見世面,現在澳洲。
正是這最小的女兒,把「社交媒體」(social media)這種新媒體介紹給爸爸。開了這麼多年店,Marco驚異於社交媒體的巨大力量,「在產品的展示和品牌的市場宣傳上,是個巨大的飛躍。」
Marco坦言,開店這些年,他「錯過」了三個孩子的成長。剛開店最初那些年,三個孩子都小,而他每天要長時間工作,「當時我們只有4個人,每天就是吃飯、睡覺、工作,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但至少現在,我可以在我外孫身上把這些都彌補回來。」Marco笑言。
開店秘訣是對員工好
說到最近兩年,很多餐飲業經營者都遇到的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員工流失問題,Marco相當自豪地表示,他的店經理,已經跟了他10年!他的另一位主力烘焙師,甚至是20年前和他一起創業的。
「對員工好」,這聽起來簡單,但一個家族蛋糕店,又不是什麽多大的企業,能留住員工10年、20年,可見Marco對他的員工有多好。「其實,把一個人培訓出來,比起為他提供可以足夠謀生、建立自己的新生活的必要報酬要容易多了。」
Marco非常知道員工需要什麽,這麼多年來,他盡一切己力為他們提供穩定和滿意的收入和保障,待他們向家人一樣,看着他們從技藝增長、結婚、生子。
「現代大型超市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但像Fratelli這種社區內小店近年似有回歸之勢,不管是咖啡館、餐館還是小超市,在Commercial Drive街上一個接一個。」
Marco對溫東這個社區非常有感情。Fratelli在這裏是很有名的社區活動捐助者:他們毫不吝嗇地為社區活動提供意大利各式蛋糕,也長期固定捐助兒童病患慈善組織,並且每年都舉辦聖誕薑餅慈善籌款活動。Fratelli也會在冬天捐食物給社區教堂的食物救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