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聯邦稅務局已在今年夏天啟動了一項名為「郵政編碼項目」(Postal Code Project) 的查稅行動,以加國各地最富有的社區為對象,挨家挨戶地審計那些住豪宅、開名車的有錢人的報稅文件,從而尋找未如實申報的收入。有華裔會計師指出,不報稅也不違法,不果若貪小便宜,低報收入並領取社會福利,那就容易成為稅局追查對象。
上述查稅行動現已在太平洋省份、草原省份、安省、魁省和大西洋省份展開,聯邦稅務局已在上述每個地區挑選了一個富裕的社區,但沒有透露這些社區的名字。
自上述查稅行動在今夏啟動以來,聯邦稅務局已對居住在上述富裕社區的1,150戶富裕家庭開展了調查,並且已直接聯絡了33名富有的納稅人。聯邦稅務局的調查員已採用了多項調查工具,包括查閱公共紀錄和親自對豪宅進行檢查等。
多倫多的華裔會計師、稅務上訴師胡商認為,聯邦稅務局的上述查稅行動對於非稅務居民無可奈何。他舉例說,不少來自中國大陸的富豪在移民加國後仍然長期在中國居住,他們的配偶則在加拿大居住,儘管沒有工作收入,但依然過着住豪宅、開名車的生活,資金來源於非稅務居民的配偶。
他說:「如果先生是非稅務居民,太太是家庭主婦,沒有收入,也沒有報稅,即使太太的生活方式與零收入完全不符,稅局也根本管不着。因為太太的生活開支由身為非稅務居民的先生提供,太太不報稅也不違法。不過,如果太太刻意申報很低的收入,甚至領取福利,那就會給自己惹麻煩了。」
針對上述查稅行動,聯邦稅務局的發言人Zoltan Csepregi說:「對一些人的生活方式進行比較,汽車、遊艇和豪宅,與他們申報的收入相比,將幫助我們確認哪些人沒有如實申報收入。」他沒有透露上述查稅行動針對的富裕社區的地址,他說:「是為了鼓勵自動申報,聯邦稅務局將僅透露已經挑選了5個社區,根據調查結果,可能還會考慮對其他社區進行重審。」
但他指出,聯邦稅務局在確認最富裕的社區進行嚴格審查時,採用了聯邦稅務局自己的數據庫、第三方的數據和公共資訊,諸如加拿大統計局的人口普查數據等。
他還證實,上述查稅行動與聯邦稅務局在近年來努力打擊離岸稅務欺詐的行為是一致的。他還補充說,上述查稅行動沒有截止期。
聯邦稅務局在有關上述查稅行動的備忘錄中指出,採取側重於住宅的方式來進行審計,旨在支持聯邦政府有關富人應該繳稅的優先要務。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繼在去年公開了「巴拿馬文件」、披露政商名人藉離岸公司避稅後,又在本月5日公開了逾1,300萬份「天堂文件」(Paradise Papers),披露了1950年至2016年間多名全球超級富豪、企業與名人在離岸避稅天堂的投資細節,其中就包括數以千計的加拿大富人利用海外避稅天堂來少繳稅甚至不繳稅。
不過,儘管上述避稅方法大多是完全合法的,但引發了一個令政府感到尷尬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加拿大的稅法允許這些漏洞的存在,讓富人可以鑽空子。
「加拿大支持稅務公平」是一個以渥太華為基地的組織,該組織長期以來一直批評聯邦稅務局聽任富人鑽稅務空子。該組織對上述查稅行動表示歡迎,但也同時指出,這僅僅解決了一小部分問題。
該組織的吉布森(Diana Gibson)說:「這是很好的一步,這是一小步。」她指出,加拿大的大企業涉及了加國近三分之二的逃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