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回歸以來,房屋問題一直是歷屆政府的重點工作。林鄭月娥早於競選時便提出重建置業階梯,承諾在不影響公營房屋供應的前提下,在居屋之上構建中產家庭可以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而前3任政府亦提出不同政策,為中層港人提供不同的置業階梯。 選舉時主打房屋政策的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5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綠置居先導計劃」,建議房委會以先導計劃形式,出售正興建的居屋予公屋租戶中合資格申請「綠表」的居民。計劃目的除協助市民上樓外,也透過「一換一」概念,令原租戶騰出公屋單位予輪候公屋的家庭。 公屋聯會:「置安心」助存錢可再研究 而被批評上任後未曾興建居屋的曾蔭權,則於2011年施政報告中建議推出「置安心計劃」,以「先租後買」方式讓未能儲蓄到首期的家庭,先以市值租住單位,當存到一定金額後,可選擇以購買所租住單位或另覓私人樓宇置業,兩種置業方式均可獲政府補發租住期間所付的一半租金作資助。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讚揚政策變相規定租戶存錢置業,值得再研究。惟當時政策出台未能滿足公眾對大量居屋單位的需求而備受抨擊,至梁振英2012年上台後,翌年把「置安心」單位改為居屋以市價七折出售。 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1997年上場後即提出「首次置業貸款計劃」,並於1998年正式推行,其時政府撥款180億港元向通過經濟審查的市民提供30萬至60萬元低息貸款,至2002年3月底,共2萬多家庭及9000多名單身市民受惠。但文裕明認為,若這項計劃在當前樓價C升時推行,變相是資助市民高位入市,而發展商也會因市民購買意欲增加而上調售價,最終無助紓緩高樓價問題。 市建高層:皆與夾屋大同小異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市建局高層表示,除董建華的「首置貸款」外,歷屆政府的所謂「新房屋政策」均與夾屋大同小異,即於居屋以上另增一個審查門檻較寬鬆的置業階梯,認為政府只要加大公屋、居屋、夾屋3種資助房屋的供應量,並適時檢討申請門檻,已可紓緩市民的住屋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