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約10日前才稱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開始尊重」美國,平壤上周一便射導彈越過日本,聲言是攻擊美屬關島的前奏,昨日更懷疑做氫彈試驗,儼如摑了特朗普一巴。特朗普昨雖再稱與朝對話沒有效用,但不少專家學者早指出,白宮並無有效軍事選項,在這次核試後更有學者質疑,以往制裁和武力威嚇的手段並不奏效,與朝鮮直接談判已是唯一選擇。 專家:難冒核攻擊風險 威脅不可行 朝鮮核試後不久,韓國延世大學朝鮮問題專家德勒里(John Delury)在《衛報》撰文,指這次核試雖並未從根本上改變朝鮮半島,但有可能加速未來變化。他認為外交選項依然缺失,特朗普政府要決定是否把握這機會,與平壤展開姍姍來遲的直接談判;還是延續失敗的軌道,只是展示武力、更多聯合國制裁和次級制裁(即制裁與平壤做生意但非直屬朝方的單位,例如是中國企業)等,但類似做法已持續了8年。 與朝談判和延續制裁之外,不少人亦討論到美軍先發制人攻擊朝鮮核及導彈設施—特朗普便曾聲言以「炮火與震怒」回應朝鮮挑釁,換來朝鮮威脅攻擊關島,令局勢一度緊張。但美國著名東亞專家卜睿哲和嶺大政治學系教授張泊匯等早前接受本報專訪時皆指出,此舉並不可行。張泊匯指華府已認定朝鮮「未必不擁有」核武攻擊能力,難冒自己或盟友被核武攻擊的風險先行攻擊。至於中俄提出的「雙暫停」(美韓暫停軍演換平壤暫停核試),也在美韓近日堅持完成乙支年度軍演後難以實行。 官員與特朗普唱反調 時吹和風 不過美國更大的難題也許在於不一致的信號,令人質疑有否一貫策略應對朝鮮核危機。德勒里批評,特朗普致力想向公眾展示自己態度強硬,現實卻非這回事。他稱,平壤的信號頗為一貫,美國政府的卻見混亂。特朗普與平壤唇槍舌劍,國務卿蒂勒森和國防部長馬蒂斯卻不時改吹和風,例如特朗普在Twitter聲言「(跟朝鮮)對話不是答案」後,馬蒂斯卻指「我們從來不缺外交對策」。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