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參與重建承傳技術
【明報專訊】一幢抗震夯土房需花4個月建成,負責有關設計的中大建築學系教授吳恩融說,新土房除就地取材,善用倒塌房屋的泥土築成,更重要是讓村民參與整個重建過程,令他們承傳技術,團隊其後會茪O培訓工匠,盼加快建房步伐,令更多人受惠。
防震屋要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吳恩融解釋,不是完全不倒,但地震時會有足夠時間讓屋內的人逃走。新土房的建築成本每平方米只需940港元,較同村混凝土房屋成本每平方米1400元便宜得多,吳說新土房除了造價較低,所需建築技術和工具都很簡單,村民可參與重建,學習建築技術,「以前他們只可以看茯I工隊做,現在就連製作時有沒有放少鋼筋都知道」,同時亦建立村民對社區的歸屬感。
盼作當地示範 影響重建策略
「本土」工人以「本土」材料建土房,除可快速在地震災害後造起抗震夯土房,也藉重建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安全之餘,亦十分整潔和舒適」。吳更希望能讓當地政府看到示範和依據,可「由下而上」影響其重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