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加120萬人講中文 59萬說普通話壓倒粵語
不懂英法語耆老增加 引發健康問題
【明報專訊】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昨日公布2016年人口普查最新數據,指出普通話(國語)已成為繼英語和法語官方語言後,全國的第三大語言,有多達59萬人的母語為普通話。
普通話已成為繼英語和法語官方語言後,全國的第三大語言,有多達59萬人的母語為普通話。而在溫哥華地區,母語為廣東話的人口仍然最高,但只較普通話人口多約1萬人,有學者表示結果反映近年移民人口的轉變。
根據統計局數字,全國去年有多達732萬人的母語為非官方語言,佔21.6%,當中最多的是普通話人口,有59.2萬,令普通話成為繼英語和法語兩種官方語言後,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緊隨其後的是廣東話,有56.5萬人,若加上其他中國方言,說中文人數可達120萬人。
在卑詩省,旁遮普語是全省最多人說的非官方語言,有接近20萬人,其次為廣東話以及普通話。而在溫哥華普查都會區(Census Metropolitan Area,簡稱CMA),廣東話人口仍然佔據首位,有18.4萬人,即18%;而普通話則排第二,有17.4萬人,兩種語言只相差約1萬人;排第三則是旁遮普語,有15萬人。
全國非官方語言人口增長最快的是菲律賓的塔加拉族語(Tagalog),較2011年增加了35%。
雖然根據數字,母語為廣東話和普通話的人口增長也十分強勁,但統計局解釋這是因為統計局在2016年改變了蒐集數據的方法,因此數字未能反映實際情況。統計局表示,2016年的人口普查問卷較2011年時的詳細,要求受訪人清楚說明其母語為哪種語言,例如廣東話、普通話、上海話、閩南語、客家話等,相反2011的問卷則沒有相關要求,因此有不少受訪人只填寫較籠統的「華語」(Chinese),例如在2011年,全省報稱母語為華語的人口有多達12萬,比起指明說普通話的9.4萬人還要多。統計局強調,2016年母語為廣東話和普通話的人口會明顯較2011年的多,是由於蒐集數據的方法不同。
在多倫多地區﹐報告在家中講廣東話的人為267,155人﹐講普通話者246,210人。
兩種官方語言都不懂者升幅大
統計局周三公布的人口普查數據又顯示﹐全國能說英、法兩種官方語言人士的比例﹐在2016年創下歷來最高。但與此同時﹐兩種官方語言都不懂的人﹐升幅卻大過前者。2016年普查數據顯示﹐加拿大的雙語人士比例達到18%。其中﹐三分之二的增長歸功魁省。儘管在大部分省份與地區﹐雙語人士比例均有增長。
此前雙語人士比例最高﹐還是在2001年的17.7%。
但與此同時﹐既不懂英語、也不識法語的人數﹐速度超過雙語人士的增加。
在2011年至2016年期間﹐懂得兩種官方語言人士的比例攀升7.9%﹔然而同期﹐對這兩種語言都不懂的人﹐數量增加8.9%﹐這種情況在65歲以上人口中最為顯著。
專家們認為﹐新移民人數增加﹐尤其是其中經家庭移民與難民項目抵埗人士﹐是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
安省京士頓(Kingston)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發展研究加拿大研究主席羅森堡(Mark Rosenberg)說﹐兩種官方語言都不會說、必須依賴家人幫助的老人﹐凸顯一些問題。
他說﹐無法溝通的耆老往往有更多健康問題﹐並與社會隔絕﹐這個現象顯示對老年移民進行更好語言訓練的重要﹐而不是僅僅針對兒童、或就業年齡的人士。
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超過770萬人報告說﹐他們的母語既非英語﹐也不是法語。其中﹐菲律賓塔加拉族語(Tagalog)是增長最快的語言﹐其次是阿拉伯語、波斯語(Farsi)、印地語(Hindi)及烏爾都語(Urdu)。
塔加拉族語增長最快歸因於菲律賓移民數字龐大﹐那是過去5年加拿大移民首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