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豁免環評 長春社批制度漏洞
【明報專訊】荔枝窩擁有全港面積最大、最古老的銀葉樹林,當地海岸早於1979年便已被劃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面積達11公頃。《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列明發展項目距離具有特別科學價值地點、郊野公園或特別地區少於500米,便要做環評,惟部分項目可獲豁免,如道路維修工程及康樂設施等,故白花魚藤自然步道未有做環評,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認為制度有漏洞,要求檢討,以免發生同類事件。
荔枝窩有逾百棵百年銀葉樹
荔枝窩約有逾百棵銀葉樹,估計已有逾百年歷史,是本港原生及罕有樹種,樹身可達10米高,靠樹腳巨大的板根支撐樹身,是該樹的一大特色。銀葉樹的葉底滿佈銀色的鱗片,果實呈橢圓形,中間有一條凸起的「龍骨」,外貌被指有如「鹹蛋超人」頭部,花期介乎9至11月。
至於在銀葉樹之間穿梭的白花魚藤亦是荔枝窩著名景觀,亦是全港唯一的白花魚藤樹林。白花魚藤是藤狀攀緣植物,依附在其他樹木上生長,但隨着它日漸變得粗壯,直徑可達30厘米,樹木枝幹無法負荷而被壓倒,魚藤也就順勢在地上生長並互相纏繞,有些則懸掛在樹木之間,形成獨特的景觀,亦為樹林增添一點詭異的神秘感。
前步道封閉 成社區重點計劃方再建
漁護署曾於2003年在銀葉樹林鋪設了1.2公里長的木板自然步道,每逢假日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荔枝窩,惟部分市民坐上魚藤甚至以魚藤盪鞦韆,令不少魚藤折斷,政府於2010年封閉該處,直至2013年施政報告宣布推行社區重點項目計劃,北區政務處再計劃於該片古樹林興建自然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