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癱瘓 地方自救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半年,無論在貿易還是氣候問題上都搞孤立,被指損害美國利益。他雖滿腹大計,既要推倒醫改又要大搞基建,但施政卻差不多癱瘓。這困局卻反而成為州長及市長一展所長的機會。事實上,無論是人口老化、移民還是環保這些議題,城市比中央政府更能掌握問題癥結,也最有潛力推動變革。
州長趨活躍 全球面向增
特朗普時代催生的「地方主義」(Localism),可能反而成為美國變革的契機。
美國州長外訪並不罕見,但過往多限於推廣地方產品;特朗普上台後,他們的全球面向卻增加了不少。全國州長協會上周在羅德島舉行集思會,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也是座上客,是首個出席的外國領袖,中國、日本、墨西哥及越南亦有代表到場。
如《紐約時報》所言,州長趨國際活躍跟特朗普的主張有很大關係。特朗普批評NAFTA等自由貿易協定,除了受國際質疑外,亦惹美國憂慮損害本地利益。
阿拉斯加的共和黨籍州長上月便走訪歐洲,宣傳美國並非退出國際貿易的信息;特朗普上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加州州長布朗等12名州長立即成立聯盟繼續履行減排承諾。
地方政府由下而上改造美國
地方崛起並非新鮮現象。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學者科茨(Bruce Katz)2013年在The Metropolitan Revolution (大都會革命)一書描述了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各地面臨巨大經濟、社會及環境挑戰,但當時聯邦政府因黨爭癱瘓,面對政治真空,地方唯有以創新方案自救,除了市長、縣長等官員外,地方企業、民間組織、社區及環保組織領袖亦起領導作用,結合務實主義、精力及雄心解決問題。科茨在書中舉出不少例子,例如芝加哥的移民融合計劃;波特蘭幫助市內小企連接環球市場等。
科茨稱,這些努力正由下至上改造美國,預言「地方主義」未來10年將繼續帶領美國變革。看來特朗普時代正加速了這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