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許多人認為「醫院飯」淡而無味,款式不變之餘,賣相更毫無美感。醫院的膳食之所以「難以入口」,除了為配合病人治療製作清淡食物外,另一原因是食物在病人進食前經長時間加熱。新界西醫院聯網將引進新的速冷餐膳技術,配合新式加熱餐車,日後病人有機會吃翠綠的青菜和鮮嫩的肉。
速凍送醫院 加熱45分鐘
目前醫院的餐膳是由中央廚房製作後送到各醫院廚房,然後由廚房將不同菜式逐一翻熱,做法使部分先被加熱的食物長時間處於保溫狀態,故餐膳上經常出現黃菜和韌肉。因此,新界西醫院聯網由10月起將引進「冷分餐」技術,即以水冷及風冷技術將中央廚房烹調後的食物速凍至攝氏0至4度,再送到醫院,透過加熱餐車送到病房。
新式餐車體積較細,但與傳統餐車一樣可容納40個餐盤。新式餐車以電熱板經餐盤傳熱,只需約45分鐘便可將餐膳加熱至攝氏75度,速度比需用約兩小時的舊式餐車快,避免蔬菜及肉類長時間保溫,影響食物口感和色澤。
新界西醫院聯網膳食服務統籌專員黃綺雯表示,新技術令食物外觀更吸引,提升病人食慾,並更有效鎖住食物中的水溶性纖維、維他命B及C等營養素;肉類經長時間烹煮後會流失部分鐵質,但新技術可速冷煮熟的食物,需要時加熱,減少營養流失。
新餐單增雞髀糖水
黃綺雯續指出,新技術將配合新餐單推行。過往廚房是煮「大鑊飯」,每天能為病人提供的菜式有限。在新技術下,中央廚房會預先煮好多款餸菜,醫院可依照病人的喜好在冰箱中取出食物加熱。如過往餐單內只有「炒肉片」,病人別無他選,新餐單則可讓病人選擇「炒豬肉片」、「炒雞肉片」或「炒牛肉片」。她補充稱,新餐單的菜式數量較原本餐單多,當中會加入雞髀和糖水等新款式。
新界西醫院聯網行政事務總經理陳志強表示,位於青山醫院的中央廚房已於6月起進行翻新工程,預計10月起投入服務,估計每日可製作約2萬份餐膳。而該聯網內的另外4間醫院都會增設一個室溫攝氏12至18度的房間處理冷分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