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西瓜口味、這是培根、這是可口可樂、這是泡泡糖(Bubble Gum)、這是羊奶酪配無花果……身著廚師服的Yann Fougere指着五顏六色的馬卡龍(Macaron)一個一個的仔細介紹。
「我們有多達五十種口味的馬卡龍供你選擇!」
文/圖:葉曉蓉
有「少女的酥胸」之稱的馬卡龍發源於意大利,原本只是用杏仁粉烤出來的圓餅,傳到法國後發揚光大,在兩片外酥內軟、入口即化的小甜餅之間加入香滑奶油內餡,讓原本產自於修道院的簡單點心,成為風靡全世界的精緻甜點……也讓Yann Fougere在異鄉圓滿了自己的創業夢!
交換生的異鄉冒險
來自巴黎的Yann Fougere和來自南法的David Boetti相遇在法國的大學裏,兩人成了好朋友,當時學校有交換生計劃,Fougere決定申請,最後落腳在維多利亞大學主修商業,而Boetti則在南法完成了市場行銷的大學學業,也決定前往加拿大,來到維多利亞學習英文,兩人邊上學邊打工,從服務業到餐影業都待過,累積了不少經驗。
「當時的我還在念書,David則在學習英文,我們都在維多利亞一間大型咖啡店工作,工作時間長了,也開始有些心思。」他表示,雖然在咖啡店的工作為管理階層,但廚房的作業多少都要學習一些,久而久之,對烘培也產生興趣,開始學習甜點。
而大學專業皆為商科相關的Fougere和Boetti,很久以前就有創業的打算,同在異鄉不如一起奮鬥,就用兩人都喜歡的馬卡龍來作為起點!
「馬卡龍僅為一種甜點,但在口味上充滿無限變化,非常符合我們希望販售的產品。」就這樣,Fougere又回到法國學習馬卡龍烘培,學成後回到卑詩,他掌控廚房生產,Boetti則負責店面和市場,2012年於維多利亞市中心開設了第一間「Bon Macaron Patisserie」馬卡龍專賣店。
一樣甜點百樣口味
「既然單單生產一種甜點,就以口味的多樣化來取勝!」
Fougere解釋,傳統上,馬卡龍的口味局限在香草、莓果、朱古力等,甜蜜滋味是最大賣點,但若商家為了節省成本,使用比重較大的白糖,強烈的糖味容易蓋住應有的口味,將會成為讓人詬病的缺點。
為了能讓自家的馬卡龍脫穎而出,不但要讓口味多樣,還要讓風味鮮明,除了使用新鮮原料,糖的比例和分量也必須保持細緻的平衡,「我堅持使用最傳統的馬卡龍食譜,不用糖來充數,並在口味上願意大膽嘗試,甜的鹹的都能運用!」
從開幕至今,Bon Macaron Patisserie在短短五年內開設了三個地點,溫島維多利亞的創始店,以及兩年前開張位於溫哥華基斯蘭奴(Kitsilano)和溫哥華格蘭護島(Granville Island)市場裏的分店。
Fougere認為,發展快速的商業策略在於保持店面小型,不隨意擴張,最大的店址在基斯蘭奴,店面和廚房加起來約八百平方英呎,而位於維多利亞市中心的創始店僅為一半,格蘭護島的店址則是位於市場內,沒有廚房只有販售櫃枱櫥窗,所有馬卡龍由位於基斯蘭奴店內廚房當日供給,售完為止。
基斯蘭奴的廚房每天生產約一千五百枚馬卡龍,維多利亞廚房則平均生產九百枚,店裏沒有桌椅或是過多裝飾,除了馬卡龍沒有其他商品提供,包裝簡單,僅為白色紙盒,讓顧客專心在多樣口味的單一甜點上。
除了販售馬卡龍,Bon Macaron Patisserie也在維多利亞和基斯蘭奴的分店提供製作教學,讓有興趣學習的民眾參與,當然,要有婚禮或是派對,也提供大量訂購。
「只做一件事,並且將它做到最好。」
隨着馬卡龍甜點店的營運上軌道,兩人也逐漸在此生根,Fougere笑稱,要是回到處處可見馬卡龍的法國,競爭激烈、稅務高,加上規範嚴格複雜,開店的夢想不太可能會實現,幸好自己留在溫哥華,創業夢得以成真!
經營小檔案
啟動資金:不到十萬
資金來源:兩人存款
僱用人數:三個地點約十到十二位
成本回收:已回收
創業總結
最滿意之處:卑詩稅務和規範不如法國繁雜,加上馬卡龍競爭少,讓他們能在異鄉一圓創業夢想
待改善之處:持續發明更多不同新口味,與當季、本地食材結合,打造能與其它品牌競爭的馬卡龍
優點:馬卡龍不死甜,充滿不同風味,口味選擇繁多,使用材料新鮮
缺點:店內除了馬卡龍無提供其他產品或飲品,也沒座位,單單適合外帶食用
前景:在大溫低陸平原地區開設更多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