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房屋署年前動用3.3億元將二級歷史建築「柴灣工廠h大廈」改建為公屋華廈h,華廈h入伙近一年,最近獲頒香港建築師學會的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房署接受訪問時表示,以4招確保該h有可持續生活的居住環境,包括加建減音露台對抗鐵路噪音;綠化面積高達四成,成為工業區內的城市綠洲。
明報記者 岑詠欣
留七成工廈結構
1959年落成的柴灣工廠h大廈是本港碩果僅存的H形工廈,房署在2013年改建作公屋項目,命名「華廈h」,去年中竣工,提供187個單位,至今已出租136個單位,佔總數七成,居民約500人。改建項目近日獲頒「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及大獎」的住宅組別銀獎,在眾多內地、台灣、澳門和本港的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
由於柴灣工廠h大廈屬歷史建築,房署勘察後保留七成工廈結構,即使清拆都採用輕型工具,樓梯更罕有地使用遙控機械人清拆。房署高級建築師魯約翔表示,華廈h不如一般公屋可按標準設計「砌積木」,「(華廈h)複雜得多,只能在配合改建概念下,參考標準設計」。
綠化面積達四成
根據政府的工務要求,佔地2萬平方米以下的建築物須有四成綠化面積,佔地約4000平方米的華廈h綠化面積亦達四成。房署園林建築師陳漢榮表示,項目本身因改建空間有限,綠化要求難以達標,研究後認為可嘗試透過綠化天台增綠化面積,目前h內南北兩翼天台均有綠化。
設節能光井助採光通風
華廈h與柴灣港鐵站僅數步之遙,而且周遭都是工廈,故所有住宅單位面向內部庭園,背向噪音來源;約三成未能達到環保署鐵路噪音標準的單位加裝減音露台。房署建築師陳穎芯表示,這款新一代的減音露台內有吸音板,並設置窗戶,專門對抗鐵路噪音,噪音標準最後也達標。
工廈單位的空間較一般住宅窄長,陳穎芯表示,署方因而在華廈h南北兩翼加設節能光井,避免有「暗廁」,加強空氣對流,「廁所現可自然採光和加強通風,符合法例要求」。
開放式廚房可明火煮食
根據屋宇署守則,任何只設一道出口門的住宅單位,若廚房鄰近該出口門,須採用具有耐火功能的牆身,廚房門與單位其餘部分也須隔開,開放式廚房須包含花灑系統及煙霧感應器等消防設施。華廈h入伙初期一度被指不能明火煮食,陳穎芯澄清,署方曾就此向屋宇署跟進,最終因華廈h的開放式廚房位於出口門對角的最遠處,緊貼露台或外牆,故毋須安裝花灑系統及煙霧感應器,並能明火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