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小蠔灣廚餘廠預料今年內落成,每日產生逾2公噸廚餘的中文大學表示,曾與環保署商討,將廚餘運到大嶼山小蠔灣廚餘廠處理,惟運輸費太高不符成本效益,擬於校園內自行興建小型廚餘廠,建造成本約數百萬元,既可以省回一筆垃圾費,亦可轉廢為能,補貼電費,而在校園直接處理亦可減碳,達多贏效果。
環保署表示,該署今年5月發出邀請信,邀請中大就會否參與廚餘源頭分類、收集及運送至小蠔灣廚餘廠表達意向,至目前仍未收到中大回覆。
日產2.5公噸廚餘
中大物業管理處可持續發展經理范佐政表示,中大早前進行為期10個月(由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的廢物徵費和審計試驗計劃,以了解各部門產生的廢物種類(見另稿)。結果顯示,廚餘佔棄置廢物顯著比例,由10%至58%不等,其他包括廢紙及塑膠等。
范佐政表示,目前校園每日產生約2.5公噸廚餘,當中約2公噸來自校內餐廳,各間餐廳自行聘請承辦商,將廚餘運到堆填區,其餘由各書院和職員宿舍等設施產生的廚餘,則由校方處理。
他說,按政府時間表,本港最快於2019年實施垃圾徵費,中大計劃按收集的垃圾重量,向政府繳交一筆過的入閘費,然後向校內各單位收回該費用。
稱日後營運費較運輸費低
范佐政稱校方初步推算,若把全校廚餘運到小蠔灣處理,費用高於校內自行興建廚餘廠,他又透露校方已物色選址建廠,費用約數百萬元,至於日後的營運費用,亦會較整體運輸費低,加上廚餘在處理過程會產生生物氣,可作發電用途,補貼電費,故初步傾向在校內自行興建小型廚餘廠,目標2019年落成。他又說政府正在規劃全港第2間位於北區沙嶺的廚餘廠,距中大較近,不排除考慮使用,但該廚餘廠最快要2021年投入運作。
150機構擬運廚餘到小蠔灣
環保署發言人說,小蠔灣廚餘廠預計今年底落成運作,每日最高可處理200公噸廚餘,小蠔灣廚餘廠不會收取費用,但把屬於都市固體廢物的廚餘運往廢物轉運站或堆填區,是工商業界的責任。
發言人表示設施是以生物降解技術使廚餘轉化為生物氣(即沼氣),故回收中心正式運作初期,每天處理量約100公噸,之後才逐步增至200公噸,以確保厭氧缸內用來降解廚餘的微生物有足夠時間適應及繁殖到相當的數量,以處理每日200公噸的廚餘量。
目前政府已收到約有150個工商業機構,包括商場、酒店、街市及食物工場等的回覆,表示會在廚餘廠啟用時,運送廚餘到回收中心,數量約為每日130至150公噸。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