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改西環面貌 民間設施留住希望 兩年漂書箱被拆社區人情未
【明報專訊】「見到街坊一起參與,藉這個箱與本不相識的人建立關係、分享同一個感受,是很浪漫的事。」掛在西環正街欄杆近兩年的漂書箱和通訊板上周被食環署拆走,有份見證漂書箱的出現和拆走的街坊指出,雖不解漂書箱於無阻街道之下竟被投訴,但他們未有因此失望,因他們目睹該區近年愈來愈多社區自發的活動,相信另一個漂書箱或有關設施定會再現。
明報記者 李詠珊
食環接投訴拆第三街書箱 街坊嘆可惜
陡斜的西營盤正街有如當區的「榕樹頭」,聚集不少街坊,沿路除集中了商店和住宅大廈,在街道的欄杆上或大廈間的後巷,不難發現街坊自發設置的「民間設施」,惟安置於第三街和正街交界附近約兩年的一個漂書箱和通訊板於上周二 (4月25日)突然被食環署拆走,不少街坊於網上討論此事,大嘆不捨又可惜。
食環署表示,因接兩宗相關投訴,遂派員與地政處採取聯合行動,移走兩個未經許可或不遵照《路旁展示非商業宣傳品管理計劃實施指引》的非商業宣傳品;根據《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規定,任何人士在政府土地(除非獲得主管當局書面准許)展示或張貼招貼或海報即屬犯罪,最高可被判罰款1萬元及每日罰款300元。
自發種植街道現微妙變化
在附近居住和上班的街坊可儀,見證漂書箱的出現和消失,她憶述約兩年前有街坊開始在正街的後巷和欄杆上種植,令街道有了微妙的變化,「有街坊會自發幫手澆水,又有附近地盤工作的工人幫忙將盆內新生的幼苗移植到別處,所有事很自然地發生」,其後,她就發現通訊板和漂書箱的出現,並不時留意它們的「變化」。
可儀指出,通訊板和漂書箱的使用率高,不時擺滿書籍和貼滿宣傳單張,更多人知道它們的存在後,有人陸續把玩具、文具和影碟等「漂出」,有街坊曾利用通訊板「懸紅尋貓」和分享社區的大小事,「近半年有人會定期每星期於箱內放3個蘋果,似是跟一些人藉此連繫,感到有趣之餘,街坊會有更多話題談論,而變得親近」。
港鐵留言漂箱通訊板 街坊感意外
可儀最意想不到的是,曾有政府和港鐵職員都使用其通訊板跟街坊溝通,她舉例,通訊板和漂書箱本設於一個港鐵使用的臨時公廁鐵絲網上,港鐵於拆除鐵絲網前於板上貼上通告,告知街坊需於7個月內把物品清走,「相比之下,今次政府的做法會令街坊覺得較突然」。
辦園圃導賞團播球賽 探索公共空間
同於區內成長的Ronald指出,近年鐵路進駐,社區面貌因此不同,有小店捱不住貴租倒閉,亦有不少唐樓被重建,同時也看到更多街坊因愛護這地區而願意走出來參與社區活動,盼連繫更多人盡力保存這區的文化,所以於街道上放映足球賽事直播、建立社區園圃及市集,還有街坊導賞團等,都是近年西環街坊曾舉辦的社區活動。
關注西營盤發展的街坊組織「城西關注組」成員Judy稱,過去區內人建立了一個受關注的facebook群組以留意區內事,愈來愈多人走出網絡,透過各人的專長組織街坊,同時亦關注區內城市規劃的問題。
各顯專長關注組織湧現
區內的社區組織,Judy隨口數出約10個,有的關注街市,有的關注某地段的重建問題,漂書箱被拆後亦引起街坊再關注公共空間使用問題,發現有一個有關國際城市空間使用設計比賽,正計劃以這事件的紀錄參賽。
漂書箱被拆令可儀想起,兩年前她見證般咸道石牆樹被砍,「我以為會天長地久,直到我死都存在的大樹,於3分鐘內消失,那時醒覺當我們沒給予足夠的關注,有些事物真的會消失」,她亦因此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又帶導賞團講區內故事。
漂書箱被拆,可儀不悲觀,「因為我們不是建立一個箱,而是建立一個價值」,所以她和其他街坊都相信,「漂書箱」會以其他形式或在其他地點再現。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