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倡「夾屋」先助潛在居屋戶
【明報專訊】現時房策設4層房屋階梯﹕公屋、綠置居、居屋及私樓。3名特首候選人均提出設立「夾心階層」住屋。有學者指出,現時居屋入息限額已上調至5.2萬元,已涵蓋大部分住戶,建議下屆政府若推「夾屋」,亦應先協助這群居屋入息限額內的住戶。
政府於1990年代末推出的「夾屋」,家庭申請者入息限額最初訂於3.1萬至6萬元。綜合3人房策,林鄭月娥提出在居屋之上構建「港人首置上車盤」;曾俊華則倡在重建項目興建一定比例「夾心階層」可負擔居所;胡國興就提出在拍賣地上撥出一定比例作「港人首置住屋」。
城大公共政策學系學者劉國裕表示,3人未明確指出夾心階層是指哪類對象。他說居屋入息限額已不斷調高,現為5.2萬元,以統計處去年第2季數據計算,全港約32.12萬私樓租戶入息是低於5.2萬元,佔整體47.62萬私樓租戶達67%,「即大約每3戶就有2戶是低於居屋入息水平」。下屆政府應考慮在居屋入息水平內設「夾屋」,「在居屋入息水平內,增建綠置居、居屋及首置單位,讓合資格住戶選擇」,同時增加資助單位數目。
本身為測量師的智庫「思籌知路」召集人謝偉銓表示,「愈多房屋階梯愈幫到不同階層」,亦有助促進住戶向上流動。下屆政府應大幅增建公屋及居屋,亦可考慮推出措施鼓勵發展商補價發展新界農地作資助房屋。
鄔滿海:可考慮私人參建資助房屋
房協主席、長策會前成員鄔滿海認為,下屆政府可考慮重新引入「私人參建」發展資助房屋。如林太提出的「港人首置上車盤」可透過公私營合作,在私樓地皮上興建,既不影響公屋及居屋供應,政府亦可借助私人市場力量加快房屋供應。